廈門積極推進環境教育立法
來源:廈門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20
干凈的臺北市道路
近日,廈門市人大、市政協、市環保局、市教育局、市法制局、市公務員局、市行政執法局等單位代表赴臺開展海峽兩岸環境教育立法交流研討活動,學習臺灣的先進經驗,力推廈門自己的環境教育立法。
臺北每天都會迎來成千上萬的游客。但是,洶涌的人潮并沒有給臺北留下垃圾的尷尬,相反,許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城市真干凈。據了解,這與臺灣實行的垃圾強制分類以及“垃圾不落地”政策有很大關聯。這其實也是臺灣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側面。臺灣的環境治理從環保教育入手,倡導前端垃圾分類投放,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垃圾源頭減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垃圾末端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難度。垃圾成功減量,臺灣“后囑”式環保教育功不可沒,即小手拉大手,環保教育從娃娃抓起。
此次交流研討,代表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成為社會主旋律的今天,要讓生態文明的理念持續深入人心,就必須要有一部健全的法律來支撐。記者了解到,2011年,《關于制定〈環境教育條例〉推動對臺交流合作的建議》以市政協提案的形式進入2011年廈門市“兩會”,標志著我市正式邁開環境教育立法的步伐。同年,環境教育立法工作已列入市人大立法調研計劃。如果順利,廈門有望成為福建省第一個,祖國大陸繼寧夏和天津之后,對環境教育進行立法的城市。(文/圖 記者 王元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