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力推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
來源:工人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23
“雖然沒有房產,但我依據泉州無房也可落戶的政策,順利地把戶籍遷了過來,明年就可以把兒女轉來讀書了。”日前在福建泉州露友公司務工的游天益把戶籍從老家湖南衡陽遷到了泉州晉江,成為真正的泉州人。
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推動產業工人市民化本地化,近年來,泉州市在集聚“人才、人口、人氣”方面不斷探索,從保證外來工的吃穿住行等物質層面,到滿足情感關懷、文化服務、素質提升等精神訴求均衡用力,使外來工享受到當地戶籍人口一樣的市民待遇。
如今,來泉務工人員有訴求通道、有生活圈子、有成長空間。泉州市第三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顯示,企業用工壓力進一步減小,產業工人本地化成效初顯。
泉州市以民生為先,斥資69.2億元建設185個民生項目——開放公立學校,滿足外來工隨遷子女入學需求;推進住房保障工作,農民工可申請公租房,幫助外來工實現“居者有其屋”;出臺低門檻的戶口政策,鼓勵外來工將戶口遷到泉州。
技術技能是農民工在城市的立足之本。泉州市從加強職工技術培訓入手,相關部門和工會組織每年制定年度培訓計劃,舉辦產業工人技能大賽,推動形成技能培訓、技能競賽、技能晉級“三位一體”的職工素質提升機制。各級工會組織利用職工學校、職工俱樂部等陣地,加強職工知識學習,對農民工開展法律、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各級政府通過開辦業余文化補習學校、夜校的形式,舉辦短期的專業技能培訓班、輪訓班等多渠道提高農民工的文化程度。
建立多元維權、幫扶機制,讓農民工在這座城市有安全感。2011年3月,泉州市政府作出關于加強企業用工服務的“17項確保”公開承諾,內容涉及農民工就業服務、社會保險、權益維護、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多個領域,并先后出臺了《泉州市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暫行規定》、《關于建立企業工資保證金制度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等多項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工會組織堅持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普遍建立工會、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把工資、安全、保險等勞動關系中最要害、企業和職工最關心的重要問題,作為平等協商的重點,把集體合同的簽訂、履行列入勞動監察的基本內容,實行長效管理,進一步加大集體合同制度建設的推進力度。
“只要幫員工解決好老子、票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本子、面子這8個問題,他們自然就能穩定地留在企業!”恒安集團CEO許連捷道出留人心得。(記者 肖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