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缺鐵怕冷 9種食物補鐵抗寒
來源:愛美網 發布時間:2014-01-13
天氣一冷,就覺得渾身發冷就算穿再厚的衣服也無法御寒?也許是你的身體缺鐵了!鐵元素對女性身體的御寒能力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一旦血液中缺鐵,就會使身體產熱少、體溫低。
大多數女性每日攝入的鐵元素并沒有達到身體需要,因此在冬會特別怕冷。不想在冬季做一個冰美人,就要注意補充充足的鐵元素,抵抗寒流來襲。
血液中缺鐵讓你更怕冷
人體的熱量來源于營養物質的氧化過程,在這個氧化過程中最需要的是氧。而人體內的“氧氣搬運工”是含鐵血紅蛋白。所以,冬天是體內氧氣搬運工最忙最累的日子。
在人體中,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功能物質,擔負著身體內氧的運輸和代謝的任務。可是假如缺了鐵,血紅蛋白就像餓著肚子的人一樣無力運氧。當體內所產生的熱量供不應求時,人自然會畏寒怕冷。
若女性因月經導致缺鐵,同時在膳食中又不能及時補充,就會影響到血液攜氧能力,這樣肢體在活動中便會產熱不夠,尤其在手、足等末梢部位。
鐵質的攝取對于女性暖身御寒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補充?愛美網教你幾個飲食妙招。
【富含鐵質的食物】
1、豬肝
每100克的豬肝中就含有鐵質達到31.1毫克,并且除了含有豐富的鐵質以外,同時蛋白質維生素A和葉酸等營養物質也不少,可以說豬肝的營養是比較全面的。
但在吃豬肝的時候也要注意,因為在豬肝中含量同樣多的還有膽固醇,所以在食用的時候最好不要過量。
2、牛肉
牛肉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每100克的牛肉就含有3.2毫克的鐵質,同時還有20.1毫克的蛋白質。經常食用牛肉還能達到健脾胃的作用。所以并不是要等到經期要才開始大量補充補充牛肉,而是平時也要多吃這類補鐵食物。
3、動物肝臟
肝臟富含各種營養素,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相對于植物性蔬果來說,動物肝臟含有的動物性鐵質也較易被人體吸收。
豬肝鐵的含量為最高,每100毫克含29.1毫克,羊肝為17.9毫克,牛肝為8.8毫克,而雞肝含鐵量為最低,每百克雞肝只含8.5毫克鐵。
4、豬肉
豬肉是我們餐桌上最為常見的肉類,它的營養價值也不容忽視,每100克的豬肉就含有3.4毫克的鐵質。并且豬肉還具有潤腸養胃的功效,所以它也是適合不同年齡群體的補鐵必需品。
5、雞蛋黃
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盡管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
6、動物血液
豬血、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里鐵的利用率為12%,如果注意清潔衛生,加工成血豆腐,對于身體補鐵很有好處。
7、各種瘦肉
雖然瘦肉里含鐵量不太高,但鐵的利用率卻與豬肝差不多,而且購買加工容易。
8、黃豆及其制品
黃豆在我國人民營養及兒童營養方面的重要性及地位,已有不少營養學家提到過。每100克黃豆及黃豆粉中含鐵11毫克,人體吸收率為7%,遠較米、面中的鐵吸收率為高。
9、木耳和蘑菇
鐵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每1OO克含鐵185毫克,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補血佳品,此外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較好的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食品。
【飲食建議】
-多吃紅肉、瘦肉:
肝臟、豬、牛肉、文蛤、豬或鴨血都是鐵的好來源,而且含有豐富蛋白質,可幫助鐵吸收。通常顏色愈紅,含紅血素鐵愈高。
-多吃高鐵蔬菜和豆類:
谷類早餐食品、花生、紅豆、豌豆、黃豆等豆類,以及紅莧菜,蕃薯葉等深色蔬菜,不但含鐵量高,還含有幫助制造紅血球的葉酸,這些食物可以和瘦肉一起烹煮,增加鐵質吸收。
-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質吸收:
維生素C能促進身體對植物性食物里的鐵吸收。因此,吃素的人可以多吃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瓜子、黑芝麻、堅果、發菜、草莓等,或者進餐時配一杯柳橙汁,將可加倍人體對鐵的吸收。
【飲食禁忌】
-少吃堿性食物
如海帶、胡蘿卜、蘇打餅干、黃瓜、紅薯等,這類食物可提高血液的堿性,影響胃內胃酸量和pH值,不利于鐵劑的吸收。
-少吃干果
如杏仁、桃仁等,因其中含有杏仁甙,可與鐵劑作用生成亞氰化鐵,降低其吸收,影響療效。
-遠離豆類食物
豆漿如果與鐵劑同服,會在腸道中迅速發生反應,形成一種特殊的螯合物而無法被人體吸收,使吃進去的鐵劑沒真正補上。大豆中的植物性纖維也會影響人體對鐵、鋅等金屬元素的吸收,因此補鐵期間也要少喝豆漿。
-餐后飲料別選茶或咖啡:
茶或咖啡內的丹寧酸會和鐵結合,減少鐵質吸收。最好避免進餐時和餐后喝茶或咖啡。
-小心鈣的影響:
牛奶或起司里的鈣和磷酸鹽,會妨礙鐵的吸收。如果想多攝取鈣和鐵,最好錯開來。例如早餐或點心時間喝牛奶補充鈣質,午晚餐以攝取高鐵食物為主。
-少喝茶
茶葉含有的鞣酸能與鐵劑形成鞣酸鐵鹽沉淀,影響鐵離子的吸收。含鞣酸較多的食物還有柿子、山楂、石榴、桃子等。牛奶中也含有鞣酸,補鐵時應盡量少飲用。
冬季畏冷,6種食物讓你真正暖和
-產熱食物
低溫會對人體內分泌及消化系統產生一定影響,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分解加快,能量消耗相對增加。
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三類產熱營養素的攝入,如主食和含少量糖分的甜食,尤其是魚類、奶類等優質蛋白質及脂肪的攝入,炒菜時可適當多放一點植物油。
-含鈣食物
醫學研究表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
因此,冬季不妨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此外,胡蘿卜、山芋、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經常食用也可增強人體抗寒能力。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多吃可以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鴨肉、螃蟹、香蕉、黃瓜、西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低溫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
-含維生素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的攝入量。
-含碘食物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