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中與傳統環境競爭力概念相比,更強調環境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要素作用,注重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凸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突出環境的現有及潛在影響。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和依托,是維系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發達國家工業化的完成和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環境的“透支”已使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遭遇自然環境越來越嚴厲的“懲罰”,人類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目前,由于城市人口的激增,汽車尾氣有害物質的排放,人們生活環境的日益惡化,加上各地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改善現有生活環境中,低碳綠色出行必將引起重視。日前,各種節能環保、類似自行車功能的代步工具的出現,如“風火輪”--一種獨輪平衡車,再如滑板車、暴走鞋等,這些短途代步工具,都可能為綠色出行帶來改變。
年輕群體率先試用
現代的多功能產品,不僅要滿足人們的使用,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互聯網思維是現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以獨輪自平衡車為例,它最大特點是小巧輕便、快捷省力;自由穿梭、無懼阻礙;應用人群廣泛,適用多種場合。記者看到,校園里,社區里,去近距離的超市,商場,胡同,或者不好停車的地方,運用這種代步工具非常方便。
除了時尚的設計,獨輪車對智能的精準把握以及對安全駕駛的掌控也是最為突出的特點。在超速行駛、傾角超限、電量低、內部故障、機身過熱等危險狀況的警示,會以聲音震動、智能燈光、機身后仰三重保障給予提醒,將危險降到最低點。
高三學生曹焱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學校里看到同學使用這種車,短距離很方便快捷,且感覺時尚帥氣。他和同學們都很喜歡,會關注這類產品,自己希望買一輛,還打算在同學生日時買這類產品作為禮物。
世界經濟學博士后、北京京悅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謝國旺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對于這類比自行車更時尚便捷的交通產品,大中小學校,超市商場,小區里,車里,使用方便,時尚,攜帶便捷,作為禮物等都很合適,因此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納恩博公司CEO高祿峰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它貼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需求。希望通過一部分群體的使用,引領并影響大眾的生活觀念和出行方式。”
實現低碳的生活主張
縱觀世界近現代史表明,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率先走向繁榮。在選擇產品投資上,科技創新,健康可持續發展類“正能量”產品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某款獨輪車的投資者,音樂人海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在影響環境的人類出行領域,電動車、自平衡車因其低碳環保的產品特色逐漸被大眾所推崇。獨輪車不受相關規定限制,其輕便環保,時尚智能,安全性等特點,無疑是年輕潮人短距離綠色出行的最好選擇。海泉還說,近來,之所以跨界投資,其考量產品的標準,是看準產品對產業發展有“正能量”。
目前,像北京這種高污染、霧霾天較多的城市,需要更多使用這些代步工具。它們不僅能解決短距離出行者的交通問題,還可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倡導健康生態環境,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謝國旺表示,改變居住環境,緩解資源消耗和空氣污染還人類一個綠色清新的世界,已經上升到國家相關政策。“在全球呼吁綠色出行、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短途代步工具可以推廣普及智能環保意識,有效緩解資源消耗和空氣污染,為霧霾籠罩的城市注入一股新鮮的氣息。”不過,他也提醒說,在人群擁擠、車輛較多情況下還是盡量減少使用,應該注意交通安全。
建設配套設施保障安全出行
多功能、多形態助動車的出現,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了方便,那么,此類交通工具的出現,在帶來便利的同時,能否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
交警張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類似獨輪車這種車輛在市區的道路上還非常少見,而現在也并沒有對于自平衡車的相關規定,只能告訴市民騎行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多注意安全,盡量在非機動車道上駕駛,不可以在機動車道上行駛。現在使用者還較少,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出行時,安全保障還需要相關配套規定的建設健全。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低碳環保、綠色出行工具越來越成為趨勢,國家政策方面對購買行為的鼓勵很重要。簡單一點說,就是用利益引導市場。”綠色建筑創新技術聯盟秘書長曹善敏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有一定的優惠,消費者在買車時,很自然而然地多考慮此類車。而消費者的意向,決定了企業必定在這方面多下工夫。這樣,就可以形成良性的發展。
此外,政府的作用也少不了。一項新技術在被引用和推廣的初始階段,政府的支持和補助是必須的。謝國旺說,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個政策,不管出于多么崇高的目的,一定要帶來好處,才能夠順利實施。否則,不管各個廠家也好,消費者也好,都不會買賬的。
再一點,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日本是一個石油全靠進口的國家,同時對環保又非常的重視。日本政府鼓勵低能源消耗低尾氣排放車輛和開發普及。在對車輛降低油耗和排放方面,盡管使用了行政手段,但總是以產生經濟利益而使得各種政策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