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何以如此迅速成長?合肥獨有的推廣模式是背后密碼。
解碼合肥模式
量身定做“獨家”推廣模式
“合肥市堅持純電驅動技術路線,推廣九成以上都是純電動車。”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明義告訴記者,由于國外知名車企掌握著傳統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等先進技術,國內車企受到專利等諸多因素制約,但在純電驅動技術路線上,我國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選擇純電動驅動技術路線更有機會搶占消費市場。
此外,據調查數據顯示,前期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每天用車不超過60公里。
“合肥在推廣中做出的定位是,在目前技術水平下,不是全面替代所有燃油車,而是讓那部分想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民眾,買得起。”陳明義表示,全國89個推廣應用城市中,目前有30多個城市出臺了地方補助政策,與中央財政補助1:1配套的有合肥、北京和上海等20多個省市。
“在扣除國家省市補貼后,目前市場上大多數車型的到手價格在6-8萬元之間。”陳明義說,合肥的推廣模式也是全國“獨家”。
“推廣初期,主要銷售對象是新能源汽車車企及相關產業鏈企業的職工,2010和2011年共銷售了千余輛車。”陳明義說,這部分車輛幫助改進了產品上百個細節處,車企在產品質量上也更有底氣,同時千余輛車在市面上起到了宣傳示范的作用,這之后2013年面向所有普通消費者。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打造的中國首條純電動公交車線路,采用的是電池“融資租賃”模式。“由于電動客車一次性購置成本高,而且電池性能有待長時間運行檢測,所以合肥將車體和電池分開采購,電池采取租賃方式使用,分年支付電池租賃費用。”陳明義稱,這使得新能源客車推廣更高效。
全套政策福利
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武裝到牙齒”
在全國首次提出將電動公交充電設施納入全市大建設、國內率先提出拓寬電動物流車通行范圍、第一個以市政府文件明確將實際運行的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數量納入政府年度自主創新目標考核……為了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合肥市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按照合肥市發布的新政,今后對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純電續駛里程大于150公里的電動乘用車,按照國家補助標準1:1比例給予地方配套補助,國家和地方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價格的60%。其他類型新能源車按國家補助標準的20%給予地方配套補助。
合肥市政府還明確,新建辦公樓、商場等共建類項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少于總規劃停車位數20%的比例進行配置,新建住宅小區充電樁按不少于小區總規劃停車位數10%的比例進行配置。新建社會公共停車場充電樁按不少于總規劃停車位數20%的比例進行配建。規劃和國土管理部門須在土地出讓條件中明確新建公建類項目、住宅小區和社會公共停車場的充電樁配置要求。
不設門檻,充分競爭
明年推廣將累計超2萬輛
如今,合肥市已有70多款新能源汽車車型上了國家公告目錄,占全國6%。“對試點成熟度高的車型,合肥市已開始布局更大的市場。”陳明義稱,合肥還開放了整車、零部件及試點市場,不設門檻。
“合肥主動邀請比亞迪、奇瑞、東風等車企在省經信委備案,參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范。江淮、安凱公司也試用了全國主要廠家的電池、電機等,并且引進美國盤式電機、德國西門子電機及控制系統等。”陳明義表示,在基礎設施方面,合肥形成中國普天與國家電網在合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相互支持、合作共贏的戰略格局,并將引入競爭機制,穩步推進市場化。
按照計劃,到2015年合肥新能源汽車推廣將累計突破2萬輛,動力電池成本大幅下降,裸車成本與傳統車基本持平。2017年,新能源汽車年生產能力達到5萬輛,推廣5萬輛,產業規模達250億元,整車集成、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0年形成年產20萬輛產能,本地保有量達到1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鏈接
電池故障
只需更換單體電池
盡管合肥是全國推廣新能源車輛數量最多的城市,但是針對部分市民對新能源汽車最為關心的幾個問題,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采訪了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明義。
記者:購買新能源車到底能“便宜”多少?
陳明義:目前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指導價較高,在15萬至40萬不等,但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受國家及地方財政補貼,其中合肥按照國家補貼的補助標準1:1進行補貼,兩級補貼為95000元。此外,除享受財政補貼,購置的新能源汽車還享受免征車輛購置稅。
記者:新能源車好開嗎?
陳明義:電動車是天然的自動擋,只有一個前進擋、倒擋和空擋,操作簡單,能輕松應對城市頻繁的停車、起步,減輕駕駛疲勞。
記者:電池容易出問題嗎?
陳明義:電動車使用的是電池組,每個電池組中有上百個單體電池。如果遇到電池出現故障時,只需更換其中有故障的單體電池即可。
記者:新能源車保養貴嗎?
陳明義:電動車沒有傳統燃油車的內燃機系統,不需要經常性的保養,免去了更換機油三濾等多項費用。只需對電池系統、線路進行檢查維護,更換齒輪油,不需要對硬件設施進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