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工業余熱主要是指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熱、廢水、廢氣等低品位能源(200℃以下),利用余熱回收技術將這些低品位能源加以回收利用為建筑供熱、提供生活熱水。此前中國大量工業余熱被閑置,只有個別企業進行過小面積供熱試點。
據了解,遷西縣城西北方向十余公里處有津西、萬通兩大鋼鐵廠,自身低品位余熱資源豐富,由于自身無法利用而被白白浪費。遷西縣利用低品位工業余熱項目利用清華大學建筑技能中心技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牽頭,引進富龍集團資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加PPP合作模式,通過將兩大鋼鐵廠生產過程中存在大量工藝冷卻循環水,通過先進技術及工藝提取出來,替代燃煤鍋爐為城區集中供暖。
遷西縣縣長賈京磊介紹說,該項目一期投資2.5億元,于去年8月1日施工,今年2月初實現與城區供熱站順利切換。如今,遷西縣利用兩座鋼鐵廠所產生的工業余熱供暖,每年可獲得600兆瓦供熱能力,項目已使遷西縣330萬平方米的民用建筑供熱并實現了無煤化,項目全部完工后供熱面積將達1200萬平方米。實際效果證明,居民室內溫度不降反升。“遷西縣城區20座燃煤鍋爐將逐步‘退役’,同時,項目的順利運營,探索出了低品位工業余熱應用于城市集中供熱新型運作模式,打破了傳統的供熱理念。”
據測算,該項目一期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實現節約標煤6.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5萬噸,節約用水55.2萬噸??娠@著降低遷西縣冬季pm2.5排放,有效治理并減少霧霾現象,使遷西在不增加煤和天然氣等常規化石燃料熱源的情況下實現“綠色供熱”。
清華大學副教授夏建軍表示,據統計,在我國北方冬季供暖地區,供暖季期間(平均按4 個月計)低品位工業余熱排放量約為1億噸標煤(2012年,城鎮集中供熱能耗為1.71億噸標煤),如將低品位工業余熱作為重要熱源補充,和熱電廠以及鍋爐房一起用于城鎮集中供熱,對于解決北方城市冬季供熱熱源緊缺、降低北方集中供熱能源消耗、改善冬季大氣環境以及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突出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認為,這一項目推廣之后,京津冀地區大范圍利用工業余熱供暖將有望實現。“北方工業城市自身的冬季供暖,利用挖掘這些余熱資源就足夠了,如果一些城市有余量,實際上可以把剩余熱量輸送給別的城市,這在技術上沒有問題,這比用天然氣供熱劃算,而且用這種技術可以減少霧霾污染。”
唐山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曹占華表示,唐山作為一個重工業城市,具備實施該項目的條件,唐山市準備設計一個低品位工業余熱利用課題,調查唐山市的低品位工業余熱現狀,包括有多少資源、分布情況、如何利用等。“我們將拿出一個實施方案,提交給市政府常務會來討論。”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表示,冬季供熱是涉及中國北方地區民生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大規模的城鎮擴張帶來激增的供熱需求,據統計,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集中供熱面積達106億平方米。同時,北方地區供熱燃煤鍋爐也帶來了環境和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加重了北方霧霾天氣。“清華大學的研究表明,利用工業余熱進行大面積供暖這個技術非常成熟,不僅減少了碳排放,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工業余熱取代燃煤鍋爐供熱是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方向,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