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銀川11月16日電 (記者朱磊)11月16日,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就近期對寧夏環境督察情況,向自治區黨委政府進行反饋,督察組肯定了寧夏在十八大以來生態建設方面的成效,也嚴肅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各類問題,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
督察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全國率先出臺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條例,實行全區域草原禁牧封育,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督察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存在差距。2013年至2015年,自治區分配各地市及寧東地區黃河水量總計約140億立方米,但生態用水僅占2.75%,且呈逐年下降趨勢。自治區本級財政2015年用于大氣和水污染防治資金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58.4%和40.6%。
全區大氣環境和局部水體環境質量下降。寧夏回族自治區2014年、2015年PM10年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增長20.6%和21.8%,連續兩年未完成國家大氣考核任務。2015年冬季,銀川市首次出現連續霧霾天氣。自治區8條重點入黃排水溝水質為劣Ⅴ類,其中5條水質部分指標仍在惡化。
部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突出。2013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6個存在新建或續建開發活動點位149處,其中106處為新建點位。神華寧煤汝箕溝煤礦2個采區侵占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面積108公頃,且切斷生態保護區生物廊道,棄土棄渣沿山隨意堆放,破壞林地347公頃。
一些突出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永寧縣制藥企業異味擾民等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周邊群眾投訴不斷,反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