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華東院”)調研時了解到,海外電力總包(EPC)項目已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主力軍。我國電力企業依托國內成功經驗,整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有效落地。
電力是國務院確定的國際產能合作重點行業。近年來,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產能合作成效顯著,資金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能建、中國電建等一批電力企業已躋身國際工程承包商250強。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前100家企業中,電力相關企業占到22家,其中中國電建集團旗下企業就占了六家。
華東院副院長時雷鳴對記者表示,華東院自2002年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在國際電力EPC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他說:“現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水電改造項目是華東院海外業務拓展的重要領域。2016年11月,由華東院設計實施的商務部首個援外總承包項目援埃塞俄比亞阿巴-薩姆爾水電站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并投入商業運行。僅2016年,華東院就在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泰國、土耳其完成了5個水電站改造項目的設計實施。
中國電建董事長晏志勇此前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面臨電力短缺挑戰,為中國電力EPC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戰略引領下走向世界,積極參與海外電力市場重大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
時雷鳴表示,華東院大量項目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項目加強了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實現了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發展,有效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
2016年10月,巴基斯坦瑪斯特50兆瓦風電場正式投入商運,這是華東院在海外直接簽署總承包合同的第一個風電項目。時雷鳴介紹,華東院已成為我國海上風電項目設計的龍頭企業,2016年在江蘇如東、浙江舟山、福建莆田有多個設計項目并網,負責勘測設計的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已突破一吉瓦,超過全國海上風電并網總量的70%,同時也正在成為華東院“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
談到“走出去”的經驗,時雷鳴對記者表示,作為工程總包商,在項目實施時需要與當地政府、設備供應商等多個不同機構打交道,對企業的管理及公關能力有極高的要求,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項目實踐才能真正積累經驗。華東院在EPC總包項目中非常注重項目的“本土化”,注重與當地社會融為一體,注重當地的環境保護,在各項目所在國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
他表示,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能力不斷深化,中國在電力項目建設方面的影響力和品牌正在提升。如華東院此前主導設計的巴基斯坦風電項目,業主方此前明確要求使用美國通用公司的設備,但現在一些海外新項目也開始使用包括金風科技等在內的國內企業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