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污染地圖”App 了解你身邊土地
2017-05-11來源:新京報
       馬軍,民間公益機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今年4月17日,關注全球問題的“斯科爾社會企業家獎”頒獎典禮在英國牛津舉行,來自中國的馬軍成為四位獲獎者之一,他也成為該獎歷史上第一個中國人。

       對話動機

       過去的9年,馬軍和他的團隊專注于一件事——將污染信息公之于眾。

       他認識到信息公開的重要性,也意識到治理環境污染必須全民參與,為此,他創立了蔚藍地圖APP,以最便于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引導大家用手機監督、促進環保。

       這種創新方式讓很多外國友人耳目一新,更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民眾和政府對環保的重視與日俱增。

       但馬軍擔心,這種新穎的監督方式,可能讓基層政府部門不適應,甚至抵觸。

       1獲獎“全場兩次起立為我鼓掌”

       新京報:獲得“斯科爾社會企業家獎”,感覺意外嗎?

       馬軍:今年3月初,一位致力于公益事業的外國友人找到我,告訴我獲得了這個獎,我很吃驚,當他說我是第一個獲得這個獎的中國人時,我就更意外了。

       新京報:這個獎之前是你申報的?

       馬軍:這個獎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一年前我們申報了這個獎。評審組織開始對我做的工作逐步了解,包括與我有關系的NGO伙伴、環保部門和企業。

       新京報:另外三個獲獎者是什么身份?

       馬軍:都是致力于公益方面的創業者。兩位是印度人,一個是做女童教育的,一個是做農民土地工作的;還有一位英國人,在非洲從事海洋的保護。都是通過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

       新京報:在英國牛津領獎那天,你最難忘的事是什么?

       馬軍:頒獎時,我有一個3分鐘的演講,我記得,全場兩次起立為我鼓掌。第一次是當我談到“現在環保方面的監測數據大規模地實時公開,體現了中國向污染宣戰的政治決心”時。第二次是音樂聲響起,演講時間到了。

       新京報:你認為是什么讓與會者全場起立為你鼓掌?

馬軍:很多時候,比如環保,國外往往聽到的是關于中國的負面聲音。但當他們知道中國公民環保意識在提升,政府信息逐步公開,政府與民眾之間通過微博等形成深度互動、促使環境改善時,他們感到驚訝,并且受到鼓舞。

       2創新手機可監控9000多個污染企業

       新京報:“蔚藍地圖”APP公益項目是你獲獎的原因之一,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馬軍:它目前能提供全國38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河流水質信息,還對哪些企業排污,排放了什么污染源等一目了然。目前,該APP的下載量超過三百萬人次。通過公眾使用,以“互聯網+環保”的方式,形成民眾與政府部門及污染企業的良性互動,促使環保問題的解決、好轉。

       新京報:互聯網+環保,具體怎么互動?

       馬軍:公眾下載APP后,會看到自己所在城市的環境情況,了解到什么企業在污染環境,他們會把污染信息截圖,通過微博等舉報給環保部門。目前比較活躍的是山東、浙江、北京等省市。尤其是山東,它們各級環保部門都有官微。很多網友發現污染情況直接@官微舉報。

       新京報:污染企業和排放污染源這些信息是從哪來?

       馬軍:環保部門的官網提供的自行監測信息發布平臺。

       新京報:目前這個APP監控到了多少排污企業?

       馬軍:全國企業加起來有9000多個。已有近2000家企業采取措施凈化生產。通過這個APP的推動,超過400家企業針對自身污染情況作出解釋,多數還開始限期整頓。

       新京報:作為公益項目,資金來源是哪兒?

       馬軍:主要是國內基金會的支持。比如阿拉善SEE基金會、阿里巴巴基金會等。去年,我們與阿拉善SEE有戰略協議,五年時間,阿拉善將支持我們2000萬元。

       3問題部分環保部門有抵觸情緒

       新京報:當初為什么會想到開發一個污染地圖數據庫?

       馬軍:我在20年前就關注環保,已形成一個堅定的認識,那就是,污染問題的解決必須要有公眾的廣泛參與,公眾參與的前提是信息公開。2006年,我發起成立了“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公益機構,通過環保部門公開的信息,結合電子地圖,讓公眾更容易理解和監督。
       
       新京報:這個APP里,民眾和政府部門的有效互動在全國普遍嗎?

       馬軍:不夠普遍。部分地方環保部門有抵觸情緒。他們不愿意在微博上與網民互動,會說環保部門人力有限、污染企業數量龐大、地區情況復雜,給他們找了麻煩等等。

       新京報:針對這些抱怨或不配合,你怎么看?

       馬軍:總體來說,政府部門還是比較積極的,特別是更高層面,國家環保部也認識到公眾參與解決環保問題的重要性。我認為,形成互動之后,公眾不會把矛頭指向環保部門,我們共同的敵人不是企業,不是政府部門,而是污染本身。

       新京報:蔚藍地圖呈現的空氣、水質污染等數據來自官方,如何保證數據真實?

       馬軍:關于(官方)數據的真實性,外界一直有質疑。監測中我們也注意到,有些數據與現實情況存在明顯差異,我們正對這些數據做進一步研究,并向當地環保部門了解,數據為什么嚴重失真。

       新京報:當發現政府部門的公開數據嚴重失真時,你們會在APP上怎么做?

       軍:有些因技術問題導致失真,針對一些不在正常范圍內的數據,我們會設置一些門檻。將嚴重與事實不符的數據屏蔽掉,然后反饋給環保部門,得以確認。

       4期待每個人都有責任和權力關注環保

       新京報:以你總體的感覺,近十年來,我國的空氣質量和河流水質的變化是怎樣的?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馬軍:現在不能簡單地說好了還是壞了。比如空氣污染,大顆粒物減少了,但對健康影響更大的細顆粒物凸顯出來了。我們從燃煤型污染,變成了汽車尾氣加燃煤復合型污染。我比較認可環保部門的說法:水、空氣等環境問題“局部有所改善”,比如淮河,沒有以前污染得嚴重,但是仍舊是污染,“整體還很嚴重,一些地區還在惡化。”

       新京報:投身環保20年,公眾對于環保的意識、關注、重視,在你看來有哪些變化?

       馬軍:公眾對環保的態度變化很明顯。比如十年前,不少人會說中國還很窮,先發展,再說環保的事,但這幾年,公眾的環保意識逐步增強。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的時候,當地人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只想要一杯干凈的太湖水。”

       新京報:投身環保20年,讓你最驕傲和最難過的事情是什么?

       馬軍:最驕傲的事情是,有幾次站在曾經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旁,原以為可能幾代人都得繼續在這被污染的水源邊生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排污企業購置了設備來處理污水。后來水質變好了,水清了。

       最難過的是,全國投入那么多的人力財力去治污,但環保的拐點仍沒有到來。我們看到很多生態系統的保護,失敗的例子多于成功的例子,一次次經受這樣的失敗。

       新京報:在你看來,環保的拐點是什么?

       馬軍:我所認為的拐點是,我們的空氣質量,水、土壤等質量有明顯改善。目前最關鍵的三大環境要素,沒有一個明顯改善。

       新京報:你對環保部門有什么建議?

       馬軍:全國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治理環境,不少投入用到技術環節。我認為,遏制污染最好的辦法不一定是技術,而是機制,如果創立一種讓企業、公眾及主管部門自我監督、主動參與、積極治理的機制,環境問題將得到改善。

       新京報:你最想對排污企業、對民眾說些什么?

       馬軍:有遠見的企業,應該認識到“違法成本低”、“誰污染誰就占便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也希望公眾意識到,環保問題不僅與政府和企業有關,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和權利,至少我們可以通過一部手機,向環境污染宣戰。

       新京報:獲獎得到的125萬美元資助,打算怎么花?

       馬軍:我們會把所有錢都投入到公益項目上。

       聲音

       在過去的中國,公眾沒有一個跟蹤和舉報工業污染的途徑,馬軍填補了這個空白。他創建了一個對公眾友好的平臺,把政府已經公開的環境信息匯集到這個平臺,方便公眾獲取。這樣的創舉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環境監督中去,并且已經有近2000家企業采取措施“凈化”他們的生產。

       ——斯科爾獎對馬軍的頒獎詞

       簡介

       斯科爾社會企業家獎

       被《福布斯》譽為“世界上最慷慨的20名慈善家”的美國購物網站eBay第一任總裁杰夫·斯科爾在1999年創辦“斯科爾基金會”。每年基金會都會評選出一批優秀的社會企業家,并向他們頒獎,獲獎企業家都是向世界證明了他們的創新正在打破一個非正義、不可持續的社會現狀,并對解決世界上一些最緊迫的問題有可見的影響力。每名獲獎人能夠獲得連續三年的核心投資——125萬美元,以擴大他們工作的規模和擴展其影響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