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世界首例古大熊貓DNA測定結果公布
2019-05-30
       5000年前,一只生活在云南西部高黎貢山的大熊貓,不慎跌落深洞死亡,留下被分解的骨骼。2005年,這些骨骼在騰沖縣江東山天然豎井中被意外發現,這是云南發現的最晚大熊貓化石。

       基于這一化石樣品,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DNA研究團隊,與德國波茲坦大學、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人員合作,成功測定了世界首例古代大熊貓全基因組。相關成果在《當代生物學》上在線發表。

       研究結果發現,該基因組代表一個不同于現生大熊貓、已絕滅的大熊貓遺傳譜系。但它的部分基因,通過種群交流,在現生大熊貓身上存活了下來。

       論文第一及通訊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盛桂蓮介紹,研究結果證明,大熊貓在演化中喪失了遺傳多樣性,而生物遺傳譜系的喪失和遺傳多樣性的降低,增加了大熊貓滅絕的風險。


       云南騰沖江東山全新世大熊貓骨骼遺存

       尋找樣品:鎖定云南“最后的大熊貓”化石

       化石記錄顯示,大熊貓曾經廣泛分布于北起我國周口店、南至華南大部乃至越南、緬甸的東南亞廣闊區域。相同環境條件下、分享相同地理區域內食物來源的大熊貓個體,組成一個種群,沒有嚴格的邊界。

       距今約11700年開始,大熊貓的生存區域突然急劇縮小,原來成片分布的大熊貓棲居地退縮成點狀,種群之間逐漸形成地理隔離,基因交流被阻斷。部分地區發生本土絕滅,不再能見到大熊貓蹤跡,只留下大熊貓化石。

       “早在2000年前后,我們團隊就開始研究大熊貓古基因。當時選擇了廣西的古代大熊貓化石,但因為華南地區濕度大、土壤呈酸性,且化石年代久遠,導致古DNA保存狀況極差,最后沒有成功。”盛桂蓮說。

       因為技術限制和樣品難尋,這一研究停滯了六七年。隨著新一代測序技術在古代生物基因組測定中逐漸成熟,2016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研究團隊開始啟動古代大熊貓的全基因組研究。

       在云南騰沖發現的一塊大熊貓化石,被鎖定為研究樣品。

       200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騰沖縣江東山天然豎井距地表40~60米深處,發現了一副大熊貓骨骼。經測定,其年代為5000~8000年前,這是在云南發現的最晚的大熊貓化石,因此被稱為云南“最后的大熊貓”。

       “世界上最早的大熊貓祖先種,就出現在云南省祿豐縣,距現在至少已有530萬年。這一化石屬于曾經生活在云南的大熊貓種群,且年代相對較近,古DNA保存較為完好,正是合適的全基因組研究樣品。”盛桂蓮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DNA項目組賴旭龍教授(右一)、盛桂蓮副教授(左一)與合作者在野外發掘現場

       基因測定:大熊貓在演化中喪失遺傳多樣性

       “最后的大熊貓”遺存的骨骼中積存了大量微生物外源DNA。研究團隊通過優化實驗條件,從僅300 mg股骨骨粉中,得到了1.2倍覆蓋度的大熊貓全基因組。

       經過兩年多的實驗和分析,研究發現,這一在云南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的化石樣品,代表一個不同于現生大熊貓、現已絕滅的大熊貓遺傳譜系。而且,這一譜系與現生大熊貓共同祖先種群的分化,早于現生大熊貓三個不同地理種群的形成。

       “這證明大熊貓喪失的遺傳譜系,位于進化樹根部,演化歷史更為古老,也就是說大熊貓在演化過程中,付出了遺傳多樣性降低的代價。”盛桂蓮表示,生物遺傳譜系的喪失和遺傳多樣性的降低,會降低生物對環境變化、病害等逆境條件的耐受力和抵抗力,從而增加生物絕滅的風險。

       此前,大熊貓在演化中,究竟只是發生了數量的減少,還是確實存在遺傳多樣性的降低,并無定論。“這樣的爭議也關系到,付出很大的代價去保護大熊貓,到底有多大的意義。”盛桂蓮說。

       她表示,此次對古代大熊貓全基因組的測定結果,可以毫無疑問地證明,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在歷史時期比現在更豐富。

       在人類活動和氣候等因素影響下,大熊貓被證明喪失了特定的遺傳譜系,降低了遺傳多樣性,“如果不采取措施去保護,讓遺傳多樣性持續降低,可能會導致這一物種最終走向滅絕。”


       2005年,云南大熊貓發掘團隊與村民合影

       基因比對:滅絕大熊貓的部分基因仍存活

       通過將古代大熊貓基因組與現生大熊貓種群基因比對,研究還發現,已絕滅的古代大熊貓遺傳譜系中,有少量基因通過種群雜交滲透到了現生大熊貓基因庫中,部分基因得以在現生大熊貓身上存活。

       “這代表著,古代大熊貓與現生大熊貓祖先之間,曾經存在遺傳信息交換和傳承。”盛桂蓮說。《Nature》期刊網站將這一研究結果稱為“絕滅大熊貓跨越數千年的遺傳饋贈”。

       “每個大熊貓個體的遷徙范圍都是有限的,不同種群間存在基因交流,說明當時大熊貓的分布很廣,地域間距離并不遠。”盛桂蓮說,這也從古基因的角度,為恢復和重建大熊貓的遷徙演化歷史提供了證據。

       她表示,大熊貓在歷史分布區的本土絕滅、種群的減少,代表著不同大熊貓種群之間基因交流的通道被阻斷,會降低不同種群來源的基因發生重組的可能,“最終也會降低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導致大熊貓發生絕滅的風險升高。”

       滲入到現生大熊貓基因組的部分古基因,能被固定下來而沒有被淘汰,因此被推測具有演化生物學意義。但其在現生大熊貓的性狀上有何表征,盛桂蓮說,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功能基因分析。

       “基因解析工作非常復雜,需要從龐大的數據庫中將基因提取出來,看什么基因對應什么功能,才能去分析某種基因是否在現生大熊貓身上發揮作用,比如食性、分布范圍等。”

       盛桂蓮告訴記者,目前,更新世-全新世大熊貓種群演化歷史的古基因組研究,已被申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熊貓作為明星物種,在演化生物學上也極具代表意義。我們邁出了大熊貓古DNA研究的第一步,未來,研究團隊將會繼續朝基因解析等方向做下去。”


       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的白色大熊貓影像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