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在北京共同發布了《2020綠卡榜:中國卡車及生產商綠色排行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卡車環保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監管措施成效明顯,在用柴油卡車污染物排放顯著下降。純電動卡車在部分地區得到有效推廣,為電動卡車在綠色貨運領域持續發力奠定基礎。報告指出,“十四五”期間,貨運行業減污降碳仍面臨重重考驗,建議及早完善“十四五”頂層設計,明確貨運行業“減污降碳”協同目標和路徑,通過加強柴油和天然氣卡車氮氧化物監管、突破電動卡車使用瓶頸等措施,實現貨運行業的綠色發展。
“十三五”在用車監管措施成效明顯
“十三五”期間,《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之一,布局了從新車到在用車的全生命周期清潔柴油車行動,以推動車輛持續減排。
報告以我國市場上的柴油卡車、純電動卡車和天然氣卡車作為研究對象,以官方或公開來源的排放和能耗數據為主,結合OBD遠程在線監控、跟車檢測和整車PEMS測試數據,對“十三五”期間相關環保政策實施進展、技術發展和市場推廣等情況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2018至2020年間,我國在用柴油卡車環保年檢通過率穩步提升。2020年,國五在用柴油卡車環保年檢通過率為96.6%,較2019年上升約兩個百分點。同時,在用柴油卡車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水平也有了明顯改善。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交通項目主任成慧慧指出,實施國六標準是“十三五”期間“源頭控制”柴油車排放的重要手段。在國六標準實施后的短短一年時間里,國六在用車排放優勢凸顯。在2020年車輛環保年檢中,國六柴油車的煙度、氮氧化物總體較國五分別下降25.4%、61.4%。
報告顯示,作為交通行業“減污降碳”重要舉措,電動卡車市場在“十三五”期間不斷發展。老車企紛紛入場布局,市場競爭加強,且集中度穩步提升;深圳、北京、成都等城市采取了包括開放路權等措施在內的政策組合拳,促進了當地電動卡車的有效推廣,為電動卡車在下一階段的貨運行業“減污降碳”中持續發力奠定基礎。
標準和監管手段有待加嚴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吳燁表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是當前柴油和天然氣卡車的“減污”難點和重點。
《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1)》顯示,2020年柴油貨車的氮氧化物排放占汽車排放總量的78.5%。
成慧慧說,柴油貨車的氮氧化物監管力度仍有加嚴空間,當前車輛環保年檢所采取的柴油車排放標準(GB 3847-2018)氮氧化物限值a(1500 ppm)過于寬松,99%以上的國五和國六車均可輕松通過該限值,致使該標準無法有效篩查出氮氧化物高排放車輛。成慧慧建議,國家和地方環保部門應及時調整環保年檢的氮氧化物限值,盡早實施更嚴格的限值b(900 ppm)。
報告對天然氣卡車的實際道路排放表現進行分析。報告發現,天然氣重卡在實際使用中存在氮氧化物高排放風險,跟車測試結果顯示,國五天然氣重卡的氮氧化物排放是國五柴油重卡的3.3倍。
“針對天然氣重卡的氮氧化物監管尚未形成閉環。”成慧慧說,“當前天然氣重卡年檢普遍采用的測試方法,無法檢測氮氧化物。此外,當前法規沒有強制要求國六天然氣車的OBD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安裝氮氧化物傳感器并上傳數據,實時監管手段缺位。”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是重點工作之一。報告建議,“十四五”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目標,應在顆粒物減排指標基礎上,增加氮氧化物,并納入實際道路排放數據。針對天然氣卡車,應部署天然氣卡車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天然氣氮氧化物監管手段,加大其后處理裝置的專項檢查力度等。
電動卡車“減污降碳”潛力大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已成為“十四五”環保工作的核心議題。
吳燁說,不同的能源選擇、技術措施組合會帶來不同的治理效果。如國六天然氣卡車在三元催化器正常運轉下氮氧化物排放可以控制在較低水平,但從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來看,天然氣優勢并不明顯,一方面在于部分燃氣發動機的燃燒效率低于柴油車,另一方面在于天然氣燃料在運輸過程中及天然氣卡車尾氣中的甲烷逃逸。
報告建議,生態環境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應盡快明確“十四五”卡車行業“減污降碳”目標和路徑,完善排放、能耗等管理體系,制定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引導卡車產業和貨運行業加速低排放低碳轉型。報告也指出,推進電動化是卡車行業“減污降碳”重要舉措,但“十三五”期間,新能源卡車市場高開低走,卡車電動化整體進展較為緩慢,2020年電動卡車銷量滲透率僅0.78%,使用率也不及純電動公交車、出租車等其他交通服務車型。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執行秘書長李陽說,在“雙碳”目標下,電動卡車作為“減污降碳”路徑之一,其市場規模將持續穩定擴大,市場滲透率快速增長,市場接受度也將再提升。
成慧慧說,下一階段應基于深入研究和分析,統籌規劃設計,強化配套設施,增強車主選擇電動卡車的信心,有助于提升卡車電動化水平和使用率。
吳燁強調,燃料周期能耗決定了以電動卡車替代傳統燃油卡車是否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優策略。在推動卡車電動化的同時,也應協同推進區域能源結構綠色轉型,降低電動卡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