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守護海洋健康 我們把“水里”的問題在“岸上”解決
2022-06-07來源:科技日報


在海南三亞蜈支洲島海域,工作人員在海底清理纏繞在珊瑚上的漁網和繩子。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近年來,我國嚴格管控圍填海,推進海域、海島、海岸線和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海洋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我國海洋珍稀瀕危物種的種群和棲息地恢復提供了重要保障。

  湛藍的海水、淺黃色的沙灘,不遠處還有百畝檉柳林、千畝紅樹林、萬畝海藻場。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的洞頭諸灣是典型的海島類型海灣。近年來,洞頭諸灣通過陸海統籌,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規范化整治,讓海“清”起來;開展“退養還海”“退人還島”,保護修復并舉,讓灣“靚”起來;落實“區、鎮、村”三級責任,實行灣灘管理社會化、常態保潔機制,讓灘“美”起來;藝術化改造古漁村,打造民宿集聚村落,戶均年收入超15萬元,讓百姓“富”起來……

  今年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洞頭諸灣是我國在海灣綜合治理、海洋生態環境長效監管、公眾親海環境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的一個案例,也是我國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穩中趨好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管轄海域海水水質整體持續改善,主要用海區域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處于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等。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說,2021年,我國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97.7%,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劣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同比減少8720平方千米。夏季呈富營養化狀態的海域面積30170平方千米,同比減少15160平方千米。

  “但個別地區生態破壞、局部區域生態退化還較為嚴重,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升。”蔣火華說。

  《公報》也指出,我國近岸局部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改善。一方面是直排海污染源存在超標排放現象,458個日排污水量大于或等于100噸的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總量約為727788萬噸,個別點位總磷、氨氮、懸浮物等超標;另一方面,河口海灣水質有待進一步改善,2021年劣四類水質的海域面積為21350平方千米,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此外,我國海洋生態災害多發易發,2021年管轄海域共發現赤潮58次,累計面積23277平方千米。

  “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全國51個區域的海洋垃圾監測,在近海6個代表性斷面開展海洋微塑料監測,結果顯示,塑料是我國海洋垃圾的主要類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說,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中,塑料垃圾分別占92.9%、75.9%和83.3%。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監測斷面,海洋微塑料平均密度分別為0.74個/立方米、0.54個/立方米、0.22個/立方米和0.29個/立方米。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和近海微塑料的平均密度處于中低水平。

  從陸上減少對海洋的污染

  《公報》顯示,近年來,我國嚴格管控圍填海,推進海域、海島、海岸線和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海洋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我國海洋珍稀瀕危物種的種群和棲息地恢復提供了重要保障。

  “回家一路平安啊,小天使!”隨著執法員揮手告別,被困江豚搖著尾鰭游向了深海。今年5月底,山東煙臺海警局執法員在轄區海域成功救助一只誤闖漁網被困的江豚。被救江豚為東亞江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定為瀕危物種。山東煙臺海警局表示,此次在山東海域出現江豚,是近年來該海域管控成效明顯、生態保護有力的重要表現。

  王菊英說,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海里,根子在陸上”。通過水污染防治行動,全國入海河流水質狀況總體為輕度污染,海域水質狀況總體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

  入海排污口連通陸地和海洋,是污染物排海的重要途徑,數量大、類型多、情況復雜、動態變化快,精細化管理的困難較大,是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難點。生態環境部近日從排污口排查溯源、分類整治、嚴格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作出了系統部署,提出“2023年完成重點海灣排污口排查和渤海海域排污口整治”等階段性目標。為此,生態環境部針對入海排污口數量大、情況復雜的特點,推進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區域入海排污口排查,指導江蘇、上海、廣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臺賬;針對精細化管理困難的問題,加快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制定入海排污口管理辦法,編制入海排污口設置論證技術導則,研究編制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指南等配套文件,指導沿海地區切實做好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和分類監督管理。

  王菊英說,在塑料垃圾治理方面,“限塑令”不斷升級,從源頭減少了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當前,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已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部署,不斷壓實地方政府塑料垃圾治理和監管的主體責任,其防治責任落實情況也已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

  “我們還首次上線了海水水質監測信息公開系統,并按季度發布國控海洋監測水質信息,努力滿足公眾的環境知情權。”蔣火華說。

  新技術賦能保護海洋環境

  今年4月,浙江舟山市新城雙陽碼頭,伴隨著響亮的笛聲,我國首艘千噸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中國環監浙001”正式起航,開啟2022年度浙江近岸海域國控站位春季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中國環監浙001”全船采用專業三維建模工藝建造,船上設4個專業實驗室,具備樣品采集、常規海洋理化參數測定、微生物分析、海洋動力學測量等功能。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方杰介紹說,“中國環監浙001”可以快速獲得突發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和海洋災害的范圍、危害程度等第一手數據,并準確反映突發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發展、變化情況。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是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的基礎設施之一,也是應用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種新裝備,除了它之外還有很多新技術、新裝備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國家海防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支撐保障作用。

  蔣火華說,比如在自動在線監測領域,水質主要指標自動在線監測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并得到了規模化應用。在實驗室分析領域,高分辨、高通量、非靶向等設備已廣泛用于實驗室樣品分析,AI識別、eDNA測序逐步應用于水生態監測分析研究中。在應急監測領域,無人機、無人船等技術得到充分運用。在衛星遙感監測領域,利用遙感遙測新技術,科學家實現了對生態環境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監測,構建了天地一體、星地協同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我們希望,通過新技術為環保賦能,讓監測的‘眼睛’越來越明亮、‘耳朵’越來越靈敏、‘大腦’越來越智慧,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蔣火華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