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志7月29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在過去的50年里,世界海洋里的魚類減少了50%。該報告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達爾豪西大學的生物學家鮑里斯·沃姆和蘭塞姆·邁耶斯以及另外三名科學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們認為,有三大原因導致世界上的海洋魚類迅速減少:過度捕撈、對魚類棲息地的破壞和氣候變化。
捕撈量增加10倍
海洋生物學家和科學家研究發現,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對金槍魚和長嘴魚的捕撈量增加了10倍,導致魚類多樣性直線下降。沃姆說,過度捕撈是造成魚的種類下降的主要因素。
在一些地區,比如澳大利亞西北部海域,那里曾是金槍魚和長嘴魚的樂園,可是如今這些魚的數量和種類卻急劇下降。沃姆表示:“50年前,在一些地區,你放下魚鉤就能釣到10種不同的魚,如今這些地方你只能釣到5種魚了,這是生態瀕臨崩潰的結果。”
水溫影響多樣性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造成魚群種類的下降。研究人員發現,在太平洋,當“厄爾尼諾”氣候現象出現并使海洋表面的水溫上升時,魚的多性樣就會膨脹;反之,當水溫下降時,多樣性就會減少。捕食魚類喜歡中等溫度的水溫。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金槍魚和長嘴魚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指示器。這兩種魚在許多地區已經消失了,而中等尺寸的捕食魚如蛇鯖和遠洋黃貂魚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具有生態價值的海域應禁止捕魚
科學家稱,國際機構需要在具有生態價值的海域禁止捕魚。他們指出:“我們應在公海里保護這些水域,可是公海現在仍可自由出入。”
這一研究還首次對世界范圍內捕食性魚類的多樣性進行了調查。調查確定了世界上5個具有魚類多樣性的熱點地區。這些熱點地區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海域、夏威夷南部海域、澳大利亞大堡礁附近海域、斯里蘭卡附近海域和復活節島(智利)以北的南太平洋海域。沃姆說:“現在保護這些海域確實非常重要,因為再過20年,它們也許就不存在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