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我國,現在施行的是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這就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但同時也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
通過大學生活的淬煉,畢業生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有了一定的定位,在知識儲備、綜合素質和人格個性等方面都有了積極顯著的發展,有著強烈的就業意愿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然而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的就業現狀,初涉人世的畢業生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適。
1 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2008年開始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但由于金融風暴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并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2009年全國大學生就業率達68%,同比基本持平。在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在社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今年高校畢業生總數比2008年增加52萬,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初見端倪之時,中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并專門下發《關于加強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出臺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入伍服義務兵役等七方面重大政策。中央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相繼出臺了具體措施。盡管如此,高校的就業率和還是很低,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工作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