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22日電(吳佳玙、朱金怡)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上海交通大學22日發布的一份有關閱讀的調查報告顯示,超四成大學生每天平均課外閱讀半小時,課外讀物選擇中,文學和休閑類占到一半以上。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同日發布了《2013年圖書館讀者閱讀狀況統計報告》,而在對報告進行解讀的基礎上,南洋通訊社又對大學生每天閱讀時間量、閱讀書籍類別、閱讀書籍來源以及影響閱讀的最大因素作了問卷調查,當天公布的調查報告正基于上述兩份調查結果得出。
報告稱,超過四成的大學生每天閱讀半小時,只有18.2%的同學基本沒有課外閱讀時間,其他同學則會擠出每天至少半小時的時間給閱讀。其中,有近8%的同學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保持在兩小時以上。
調查顯示,60%的大學生閱讀主要為興趣愛好。近50%的同學表示繁忙的課堂學習和作業是影響自己課外閱讀的最大因素。近20%的同學認為課外活動太多,沒有時間閱讀。也有20%的同學認為雖然有時間,無法靜下心閱讀是最大的原因。調查還顯示,大學生比較喜歡餐后閱讀。
課外閱讀讀什么?調查發現,文學和休閑類的課外書籍是大學生課外閱讀的首選。超過半數的學生首選文學小說作為閱讀對象,其次,歷史、哲學、政治類書籍的“粉絲”也不少,近22.7%的同學選擇用這類書籍豐富課余時間;有十分之一的同學喜歡閱讀娛樂休閑類書籍,而選擇科技信息和技能專業類書籍的人數則在10%左右。
興趣和提高個人素養,是大學生熱衷課外閱讀的兩大主要原因。在調查中,近60%的同學在閱讀目的的調查中選擇了興趣愛好,另有47%的同學選擇了增加見識、開闊眼界。而選擇通過課外閱讀補充專業知識的同學不到20%。
調查還發現,在課外書籍閱讀來源調查中,從圖書館借閱書籍、自行購買書籍以及閱讀電子書籍三者各占比三分之一,紙質書籍的閱讀量仍很可觀。
報告分析認為,在智能設備發展迅速、電子書下載途徑多樣化的科技條件下,大學生依舊以選擇閱讀紙質書為首選,體現出紙質書在某些方面的確優越于下載、攜帶方便的電子書。來自媒體與設計學院的張同學表示,電子書的閱讀體驗遠沒有紙質書好。雖然電子熒幕上的字清晰度不錯,成本低廉,攜帶方便,但看屏幕時總不能沉下心閱讀,往往一目十行,不知其所以。而只有紙質書油印的宋體字能讓人靜心閱讀。
根據上海交大圖書館的統計,交大師生最愛借閱的人文社科類紙本圖書依次為文學類、經濟管理類和語言文字類。其中2013年人文社科紙本圖書借閱總量為164484冊,文學類借閱量達到59561冊,經濟類借閱量達到21377冊,語言文字類為20346冊,分別約占人文社科類紙本圖書借閱總量的36%、13%、12%。師生最愛借閱的自然科學類紙本圖書依次是自動化與計算機技術類、數理科學與化學類和電子與通信技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