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于2008年1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基金會,并接受國家宗教事務局業管。2012年及2017年接受民政部評估,皆獲得全國性基金會4A等級殊榮,因應慈善法頒布,2017年獲認定為《慈善組織》。此為慈濟于1991年華東水災之后,慈濟志工以無所求的愛心,獲得中央及地方領導的支持與協助,二十余年持續于大陸付出的成果。
慈濟緣起
1966年證嚴上人創立于東臺灣的花蓮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里,與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慈濟的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開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五十七個國家地區設有分支會或聯絡處,迄今援助超過九十七個國家地區,慈濟人以感恩心,付出無所求,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關懷與膚慰。
慈悲的足跡雖已遍灑全球,但天下仍災難頻傳,上人殷切叮嚀“來不及、來不及了!”呼吁大家加快腳步,匯聚善與愛的力量,人人力行克己復禮,回歸簡樸生活。因此,在慈濟邁向第四十一年之始,上人提出“回歸竹筒歲月”的叮嚀,呼吁人間菩薩大招生,加快凈化人心的腳步,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祈愿為達到人心凈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共同努力。
慈濟人共同秉持著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舍”的理念。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人文情懷,超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志業,不僅使“大愛”成為一種普世價值,更將中華文化底蘊中的人文精神發揮到極致。
慈濟人所推動的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項,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小區志工、海外賑災 ,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法印”。
四大志業 八大法印
慈善志業 - “教富濟貧、濟貧教富”
從弱勢家庭濟助到心靈關懷,包含長期扶困、急難救助、居家關懷及海外慈善。慈濟重視的不只是救濟、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啟發人性善的良能-“教富濟貧”,是富者因施而樂,學習付出愛心濟助貧困,找到生命的意義;“濟貧教富”,啟發貧困者富有愛的心懷,走出生命的幽谷,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盡一己之力,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長。
醫療志業 - “以人為本,以病為師”
于慈善工作中發現,因病而貧,初始設義診所為貧困者義診,進而創立醫院。目前于臺灣設立六家綜合醫院,同步推動“醫療志工”制度,配合醫護團隊,做到全程、全人、全家、全隊之“四全”照顧,達到“身、心、靈”統合療護目標。慈濟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醫療保證金,讓貧者免費就醫,并且成立國際慈濟人醫會,為偏遠及醫療資源缺乏者義診,也為海外貧病民眾進行大型跨國義診。
教育志業 - “教之以德,育之以禮”
自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內外設立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展社會教育推廣,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社會教育。共同理想和目標,是以“慈悲喜舍”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不僅重視專業教育,更重視啟發人的“良能”。希望在此人生價值觀模糊不清的紛亂時代,塑造教育典范。
人文志業 - “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慈濟人文志業,融合中華文化,肩負“為心靈凈化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砥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為癲狂慌亂作正念”的使命,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創造愛與善的循環。出版雜志、書籍、廣播、電視、因特網,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擔負“報真導正”之責任,彰顯人與人之間關懷互助的大愛情操,借著有形的志業來凈化無形的心靈空間,進而提升社會的祥和美好。
國際賑災 - “大愛地球村,真情膚苦難”
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國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迄今援助九十四個國家。依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等原則,對于受災國家,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藥品的緊急援助外,還援建房屋、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關懷項目盡管有別,“尊重生命”的理念卻是始終如一。
骨髓捐贈 - “捐髓救人,無損己身”
基于“尊重生命”的理念,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海內外慈濟人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于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制為“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以臍帶血、外圍血干細胞移植。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展望。在慈濟志工全力倡導及熱烈參與下,許多社會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每一對案例都是慈濟志工由一路勸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緣顯示臺灣的愛心密度之高,這些具備大愛胸懷的捐贈者,帶著堅定的勇氣與毅力,成就這一番生命交融的美麗相遇。
環境保護 -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1990年證嚴上人呼吁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人人視街頭為修行道場,不畏臟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從大地環保到心靈環保,慈濟倡導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少葷食,力行“簡約”生活,減少“碳足跡”,提升道德觀念,將環保意識落實日常生活中,常存對大地的疼惜之心,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
社區志工 - “里仁為美、守望相助”
慈濟志工在社區敦親睦鄰,實踐儒家“里仁為美”的理想,使社區為人人安居、具有仁風之所,建立起各社區間互相聯誼救援的網絡,為周遭孤苦無依的人給予細心的照顧、在急難來臨時透過相互幫助,啟發人人心中的善念,讓社會處處充滿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