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世界人均水資源量是7700立方米,低于500立方米則視為極度缺水。近年來,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的1/21,世界的1/77,甚至低于“沙漠國家”以色列的365立方米。缺水已成為制約北京發展的“天花板”,倒逼北京農業必須走節水高效道路。隨著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北京農業年均用水從上世紀80年代的25億立方米,下降到2004年的13.5億立方米。2005年起,農業用水開始低于生活用水退居用水量次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用水剛性需求則成為耗水主角。目前,北京城鎮化率已高達86.2%,農業占GDP的比重遠低于1%,但2013年的農業用水仍占全市用水的25%。
專家表示,為此,北京明確提出按照“調糧、保菜、做精畜牧水產業”的要求,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恢復水源涵養功能。至2020年,北京農業節水將達到以下目標:農業用新水量由2013年的7.3億立方米降到5億立方米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7提高到0.75以上;農業農村用水全計量全收費;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和水源保護區退出生產性小麥種植等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5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