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歲的肖國華介紹,該組失地農民自2013年開始,所有本地農民免費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費用由集體上繳;春節前,按人頭發放每人1000元的“紅包”過年;有村民去世后由集體補償5000元安置費等。肖國華說,去年春節才得到4000元“紅包”過年,但今年添了孫子,到年底就多了1000元。
農民享受特殊待遇,錢從何而來呢?廣潤社區書記龍曉清告訴記者,該社區位于建始縣城郊,10年前開始,由于城市建設和開發等原因,大部分農民的土地被征用,所幸該社區1組當時修建了一棟占地400多平米的4層樓房用于辦公和外租。前些年,該樓由于沒有妥善管理,零散出租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村民們也是怨聲載道。
2013年初,在當地農民的呼聲中,廣潤社區經業州鎮黨委政府同意并竭力支持下,收回了屬于1組集體資產的4層樓房并整體出租,將租金用于本組失地農民的福利。龍曉清介紹,整棟樓房年租金45萬元全部由小組集體代管,合理分配到每一名村民,讓村民享受集體經濟帶來的好處。
廣潤社區主任李來喜告訴記者,享受這種特殊待遇的還有本社區3組農民,只是3組集體資產偏少,福利沒有1組農民多,但農合也是集體繳納。
李來喜介紹,收回1組4層樓房后,社區進行嚴格監控,整體出租必須優先考慮有能力的本組農民使用,并規定房屋作為商業運作中使用的工人必須優先考慮本組農民。因此,該棟樓房由本組村民冉俊紅夫婦租賃。冉俊紅夫婦在社區的幫助下,將4層樓房打造成集超市、餐飲、賓館為一體的綜合商業樓,帶動本組農民就業達30人。
廣潤社區1組組長岳廷樹介紹,現在好了,每個家庭在春節前就能領到幾千元不等的現金,沒有人再去找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