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一家兒童福利院門口的安全島,一中年男子抱著孩子進去。沒多久,他掩面哭泣著,一個人走了出來。面對記者的詢問,他勉強說,孩子2歲,得了腦癱,這個家再也負擔不起救治。
家屬:治病已經花了30多萬了,我爸去世時得的是鼻咽癌,都花了不少錢。媽媽哭的快要死了,沒辦法,我真的要跳樓了,真的是,沒辦法了。
據統計,中國每年新增90萬至100萬有缺陷的新生兒,其中不少面臨被遺棄的風險。此前,民政部一位退休官員在接受采訪時說,有的孩子被扔在垃圾箱中、路邊、醫院邊,甚至是民政部門前,期待一種更人性化的方式來管理棄嬰。
2013年7月,民政部開展了“嬰兒安全島”的全國試點。到如今,一年半的時間,各地都面臨著“無以為繼”的境地。
2010年《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保守估計,我國每年約10萬名兒童被遺棄,其中絕大多數是棄嬰。為避免他們被扔進草叢、廁所默默死去的命運,2011年,石家莊社會福利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嬰兒安全島。截至2014年6月,全國共開設了32個嬰兒安全島,接收1400多名棄嬰。
然而,與開放初期廣受關注和爭議不同,各地的棄嬰島開始逐漸淡出人們視線。2014年3月16號,開放棄嬰島50天,接收262個孩子之后,廣州兒童福利院不堪重負,成為第一個宣布暫停試點的城市。半個多月后,廈門嬰兒安全島也鎖上了大門。廣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徐久,在棄嬰島關閉時無奈的表示:
徐久:兒童床位嚴重不足,醫療護理、兒童養育的總體質量受到影響,疾病防控風險劇增,已經無法繼續開展試點工作。
而6月開放棄嬰島的濟南兒童福利院,11天迎來超過百名棄嬰,超過了2013年總和。2014年底,那個棄嬰島悄悄拆除了它的標識。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并沒有關閉嬰兒安全島,只是不想再成為焦點。
同時,許多此前表態,要在2014年內展開棄嬰島試點的城市,最終也未能實現承諾。原計劃6月啟用安全島的鄭州兒童福利院院長李燕表示,并不是要放棄建設,只是需暫緩一段時間:
李燕:目前是暫緩,只要孩子來我們都會及時救助的。人員不足,設施,床位啊等等這些方面都存在困難,要做就做好,做好充分準備,現在感覺還是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據統計,接近99%的棄嬰,都有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無法承受的醫療負擔和照看壓力,是家庭遺棄他們的主因。而這些壓力,隨之會轉嫁至接受他們的社會福利機構中。
至今仍在堅持的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棄嬰島,到2014年10月底,共接納孩子427個。知情人士透露,預計2014全年,南京福利院收留的孩子,將達到2013年的4倍。院長朱洪說,在福利院全部開支中,醫療費用占了大頭:
朱洪:我們收的第一個孩子是惡性腫瘤,從手術到化療,沒有十幾萬是下不來的。接近99%的孩子都是重殘或者殘疾的。棄嬰島建好以后的孩子,比我們之前的孩子都要重,所以給我們帶來的醫療護理壓力很大。
目前,南京兒童福利院接受能力已接近極限。朱洪表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南京棄嬰島也將難以為繼。談到為何棄嬰為何會如此集中,朱洪分析,由于南京醫療資源集中,許多人帶著孩子四處求醫,最終到南京看過病后,無力醫治才把孩子就地遺棄。而廣州、濟南等地棄嬰島的壓力,與南京十分相像:
朱洪:孩子有殘疾,有可能看不好,對這些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他也去到處求醫,尤其是南京、廣州,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中國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認為,嬰兒安全島是棄嬰最后的生命屏障,應該繼續下去。同時,縣級一下地區才是棄嬰高發區,問題的解決應從基層開始:
高華?。耗壳皟H僅是地級以上的城市有兒童福利院,實際上解決社會問題最好的辦法什么呢?都是在基層消化,最好是在社區、家庭,如果你孤兒、棄嬰非得到地級以上大中城市,這個問題都給轉移了。
一個家庭如果生了一個有嚴重缺陷的孩子,社會就需要為他編制一張嚴密的社會保障網。高俊華說,有了嚴密保障制度的托底,才是解決棄嬰問題的根本。“棄嬰島”的出現是拯救生命的善舉 ,我們也祈愿,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被以溫柔相待。
(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