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冬天不是一般的冷,但甘州區明永鄉明永村六社的王老漢卻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家里有空調。“以前空調只是個擺設,家里電器全開了,保險絲就燒斷了。去年夏天,因為電壓太低,家里的空調就帶不動。后來經過供電公司農網升級改造,村里的電壓高了,再也不用擔心保險絲燒壞,空調也就能用上了。”他說。
甘州區明永鄉的農村電網始架于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王老漢至今記得當初他家剛通上電時的情景,盡管家里僅僅點亮了一盞15瓦的白熾燈炮,但那時他感覺家里從來沒有那么亮堂過。
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和電力事業的發展,我省許多農村像明永村一樣,“用上電”已經不在話下,更大的變化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成了農民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東西,家里的電器也不再是電燈,電視普及之后,電冰箱、空調也開始邁入尋常百姓家。
但隨著這些變化的發生,農民發現家里的電“不夠用了”:如果家里的電器同時使用,保險絲準得斷;如果村里的電器同時使用,村里的供電總閘肯定得跳開。后來,農村電網開始進行二期建設,情況得以好轉。但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特別是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等一系列扶貧攻堅政策以來,我省農村地區農副產品加工、規模性養殖、手工作坊等農村經濟產業迅速興起,農村地區對動力用電的需求不斷加大,使得現有的農村電網已不能滿足負荷增長的用電需求,農村地區再一次出現電“不夠用”的情況。
怎么辦?針對這一現狀,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決定從去年開始對農村地區“低電壓、卡脖子”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同時利用3年時間對農村電網進行升級改造,到2016年基本解決農村三相動力用電覆蓋問題。今年以來,該公司已安排投資4億元,合計新建與改造10千伏線路639公里,0.4千伏線路2828公里,安裝配電變壓器1301臺,容量14.5萬千伏安,安裝10千伏線路開關19臺,戶表改造5.96萬戶。通過以上工程的實施,將解決全省25個行政村、1880個自然村的三相動力用電覆蓋問題,使得行政村和自然村三相動力用電覆蓋率分別達到99.84%和96.91%。除張掖肅南、隴南武都個別偏遠地區外,其他縣區所屬行政村均能實現動力用電全覆蓋。
對此,國家電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發展規劃部專家李萬偉高興地說:“我省農村地區從通電到使用家用電器再到將電力運用于農業生產,從電力建設的角度說,反映了一個從‘用上電’到‘好用電’再到‘用好電’的電力質量變化過程;而從經濟角度說,則反映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如今,甘肅農村正在進入‘動力’時代,以后會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