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茶葉、水稻、果樹、菊花以及畜牧養殖等農業特色產業,去年,黃山市以18-55周歲在鄉農民、返鄉農民工、大學生農村創業者等為主要對象,重點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
為確保培訓工作順利進行,黃山市成立領導組,制定培訓方案,規范培訓管理,落實培訓任務。同時選定12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聘請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省市縣級專家教授或高級農技人員為授課教師。如休寧縣不僅從省農科院聘請了蔬菜專家、中藥材專家為學員授課,還從上海農業之窗會展中心請來執行總裁田文斌,傳授市場營銷和農產品銷售方面知識。為提升培訓效果,各培訓機構還安排學員進行實踐實訓、參觀考察和培訓觀摩,全市共安排20個市內外考察點和30個區縣實訓基地,提高了學員參訓熱情。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黃山市不斷探索創新,建立起農技人員跟蹤聯系服務制度,如祁門縣建立“職業農民qq群”,歙縣建立種植業“職業農民微信群”、為畜牧業職業農民訂購了手機報等開展信息化服務。
并探索出臺政策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黃山區和屯溪區安排優秀職業農民學員42人參加中專學歷教育,開展能力提升培訓;休寧縣依托產業化項目和菜籃子工程,向20位職業農民學員傾斜,扶持資金167.2萬元。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破解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這一難題的歷史性舉措。通過集中培訓學習,參訓學員了解到現代農業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營銷、農業生態環境、美好鄉村建設等方面知識,掌握了農作物以及畜牧養殖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基本知識,及其全程管理,使生產更加科學,加工更加合理,銷售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