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69所學校試點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
2014年,南京繼續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成立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實現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扶困助學全覆蓋,1.2萬名家庭困難學生得到資助。推進殘障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細化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政策,義務教育階段共接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7.88萬人,公辦學校入學率98.82%。改擴建中小學校舍35萬㎡,出新升級學校食堂50所,建設農村中小學塑膠運動場25片。69所學校試點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主城區開放率達77%。“名師公益大講堂”面向社會開放,現場受眾15710人次,通過網站點擊及電視收看人數達25萬人次。保障房片區9所配建學校順利開學,一批名校順利入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全市共新增托管學校32所,新開辦名校分校20所,名校兼并弱校9所。配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完成《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的編寫和使用。
“去年,全市教育系統全力助力青奧盛會。”南京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全市有來自15所中小學的1500多名學生參與青奧開閉幕式演出和青奧村文化舞臺表演,65所學校直接參與青奧體育活動,30多萬人次學生觀看賽事。南京還開展后青奧時代教育遺產研究,啟動后青奧教育改革發展調研“轉場青奧”。
全市試點推廣教師“區管校用”
2015年,南京將繼續深化教育改革,蹄疾步穩、統籌推進。推進各區保質保量完成幼兒園增量工程、創優工程和民辦惠民園促進工程等學前教育三項工程,確保公辦園和民辦惠民園就讀幼兒比例達到80%,學前教育的均衡度和公平度明顯提高;義務教育方面,積極推進教師“區管校用”試點工作,適時在全市面上推開,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符合《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并在辦學模式、辦學機制上創新探索辦學新路;探索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支持和保障機制。高中教育方面,加大普職融通試點力度,實現辦學和課程的融通,加強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加快推進國際課程的校本融合,充分發揮省市課程基地輻射作用;職業教育方面,進一步完善中職、高職和應用型本科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共同參與的學校發展新機制。高等教育方面,加快推進市屬高校的定位和轉型。民辦教育方面,加快發展民辦教育,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大力吸引社會力量、民營資本辦學,扶持與監管并重,形成公辦、民辦并舉的教育發展格局。南京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南京將加強教育督導,完善督政、督學、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南京還將嘗試建立第三方教育評價制度,試點通過開展第三方教育評價,強化教育發展、學校辦學的過程監督。
今年將調撤學校23所,托管學校98所
據了解,2015年,全市還要完成調撤學校23所,托管學校98所,名校辦分校30所,兼并學校6所,新建學校69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0%的任務;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教育城域網市區兩級數據中心互聯工程,保證包括村小辦學點在內的所有學生能夠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進行學習和交流;建成園林式校園30所,鋪設農村學校塑膠運動場30片,新建、加固、維修校舍130萬㎡,完成“南京市城區中小學食堂提升工程”,完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三期項目建設。2015年,南京將堅持國際化發展方向,打造教育國際交流平臺,做好1至2所國際學?;I設申報工作。
2015年,南京還將促進全市教育質量的“綠色”增長。南京將積極發展足球特色學校,建立和完善小學、初中、高中三級訓練體系及市、區、校三級聯賽體系;繼續實施《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體育、藝術2+2行動計劃”;加強科技普及教育,推進“星光計劃”基地建設。“我們要通過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載體,讓每個學段、每個年級、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體驗成功。”南京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