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就委員提案答復:將淡化高校“一本、二本、三本”劃分
“中國近3000所高等院校,985、211高校占比非常小,中國辦教育就是為這些學校辦嗎?應該是整體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一則“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廢除”的傳聞去年在網上引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談到此問題時表示,教育公平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投入要更均衡化。
未來高校投入方式更科學合理
教育部上月發布2015年工作要點,首次沒提及“211”、“985”工程。而在教育部網站公布歷年工作要點,2003年至2014年的12年,每年均會出現“211”、“985”兩項工程(“211工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納入工作要點),進行部署。
顧也力說,“985”、“211”不是說取消,但去年開始政府層面不再對其進行特別投入,說明政策在調整,“之前國家的集中投入,在優質大學的形成、一些高校科學研究水平與教育質量提高等方面起了作用,但也引發詬病,即教育投入模式形成三六九等的等級觀念。甚至有企業在招聘中要求非‘985’、‘211’高校不錄取,更是違法違規。它所產生的負面效果,越來越大。”
有教育界別委員、某高校校長坦言,未來對于高校投入方式會更科學合理。今后,國家層面將加強頂層設計,突出績效原則,鼓勵改革創新,“誰績效好,誰得到財政投入更多,績效可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
建議制定高校法明確高校權責
其實,早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朱玉華建議取消高校劃分“一本、二本、三本”,讓高校公平發展。他說,高考招生“一本、二本、三本”劃分實際上使得民辦高校只能戴“三本”的帽子,很難在招生中獲取優質生源。民辦高校無論實力強弱,卻在公眾中形成“三本”即“末流”的符號印象,學生找工作比公辦高校要困難。
因此,朱玉華建議取消民辦高校招生的“三本”批次設置。昨日,朱玉華說,教育部已經在給予答復,稱目前正在進行研究,未來將逐步淡化“一本、二本、三本”的劃分,“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重視起來就好。”
今年,他又帶來兩個關于教育的提案,提出要保證高校的法人地位,制定高校法,明確高校權利、地位與責任,解決政府、學校與教師之間的矛盾。目前民辦高校中僅四所獲得公開發行學報的資格,希望開通渠道,讓民辦高校學術成果也得到展示。
高考招生“一本、二本、三本”劃分,實際上使得民辦高校只能戴“三本”的帽子,很難在招生中獲取優質生源。民辦高校無論實力強弱,卻在公眾中形成“三本”即“末流”的符號印象,學生找工作比公辦高校要困難。
———全國政協委員朱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