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從教育權兌現男女平等
2015-03-18來源:中國教育報
   國際政策法規(guī)普遍認為,受教育權是一項增值權利,即一旦受教育權實現,權利持有者可進而充分享有一系列人權。然而,文化差異、認知偏差和刻板印象持續(xù)強化著一種觀念,即女童受教育是浪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署近日指出,盡管各國擁有健全的政策法規(guī),也對全民教育形成了廣泛政治共識,但對女童受教育權的剝奪卻變本加厲,且日益以暴力襲擊為伎倆,有恃無恐。國際婦女節(jié)當日,奧斯卡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等35位國際知名女性聯名發(fā)表一封至德國總理默克爾女士和非洲聯盟主席祖馬女士的公開信,敦促國際政界強化女性與女童的基本權利,并兌現男女平等的人權承諾。

  學校并非女童的安全堡壘

  針對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生的單獨暴力襲擊事件,僅2012年記錄在案的就有約3600起。2009年至2014年,全球至少70個國家發(fā)生暴力襲擊學校事件。這些事件的受害者大都為女生及其家長與教師。2011年全民教育監(jiān)測報告指出,55%的小學輟學生為女童,武裝沖突地區(qū)初中輟學生絕大多數為女孩。尤其最近幾年相繼發(fā)生的暴力襲擊聳人聽聞:2009年,塔利班組織的暴力襲擊導致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qū)12萬名女生和8000名女教師告別學校;2012年至2014年間,阿富汗女生在校接連被投毒和硫酸傷害;2013年7月,印度基督教學校女生遭遇綁架和強奸;2014年4月,近300名女生在尼日利亞東北部被綁架,至今仍深陷地獄;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裝分子襲擊白沙瓦市的一所男女同班的軍人子弟學校,屠殺132名學生……

  除暴力襲擊之外,女童受教育權在世界各地往往受阻、受限、受剝奪,或者遭遇基于性別的歧視與暴力。作為聯合國千年目標的全民教育顯得如此弱不禁風,其推廣程度、有效程度、適應程度、接受程度均不堪一擊。

  暴力襲擊女生不僅強制剝奪女童的受教育權,且引發(fā)連鎖反應。它向家長與監(jiān)護人傳遞一個信息,即學校并非保護女童的銅墻鐵壁,由此導致部分家長視婚姻為保護女兒安全的唯一方式。世界人口基金會在今年國際婦女節(jié)敲響女性童婚的警鐘。全球每年約1500萬名女童身陷童婚,即每天4萬余名,其中三成低于15周歲。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署2014年調查發(fā)現,童婚基本上可等同于強迫婚姻,家庭暴力、販賣、強迫勞動與童工常常接踵而至。世界經濟論壇2014年10月28日發(fā)布的《2014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指出,近三成國家9年來拉大了教育的性別差距,至今尚無一個國家完全實現性別平等。2013年至2014年全民教育監(jiān)測報告顯示,全球2011年共有3100萬名女生輟學,其中55%永遠失去上學機會。女性文盲何以占全球文盲總數的2/3,便昭然若揭。女童受教育年限每延長一年,全球極端貧困率便可縮減12個百分點,但性別平等仍為紙上談兵。

  教育并非女生的受害誘因

  女孩受害出于各類歧視,或許她們因民族、種族、宗教、語言等屬性而淪為弱勢群體,或許她們居住在農村與偏遠地區(qū),或許她們早婚早孕,或許她們流離失所、國籍喪失,或許她們肢體殘疾、心智不全。性別歧視呈現交叉式或混合式,實為結構性歧視。問題因盤根錯節(jié)而諱莫如深。盡管自2007年以來教科文組織和保護教育免受攻擊全球聯盟發(fā)布多份報告關注暴力襲擊下的教育,盡管受教育權被140多個國家納入憲法,盡管國際政策法規(guī)明確了,即便武裝沖突與軍事占領,受教育權仍受保護,但看似堅不可摧的保障體系常常束手無策甚而袖手旁觀。

  暴力襲擊女生往往被視作對教育實現性別平等的反動。在一些武裝沖突之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生更易被誘拐與劫持,并被強迫加盟武裝力量??梢姡┝σu擊并非針對女童受教育行為,而是真實反映女童在公共與私人領域的悲慘遭遇。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署建議:拯救受害女生于暴力之中,恢復其受教育權,并傳授其可持續(xù)的謀生技能,以確保女生在進入勞動力市場能夠獲得平等的就業(yè)機會,進入信貸市場能夠享受公平的融資待遇,進入政治生活能夠掌握主動的話語權利;當受教育權受損時,女生能夠有訴諸司法、權利申張與獲得賠償的機會,并最終把暴力襲擊定性為刑事罪行甚而判定為反人類罪;就義務教育年限、結婚年齡以及就業(yè)年齡,各國應制定并執(zhí)行非歧視性的最低年齡法規(guī);確保學校與教育場所在武裝沖突期間成為和平凈土;在教育決策、教育立法和教育行政的過程中遵循性別平等原則,建立信息收集制度與監(jiān)測體系;甄別并剔除課程和教材中性別成見以及其他隱性的性別歧視與暴戾;全納教育應該成為和平時期實現性別平等的有效機制。

  人權才是女性的救贖良策

  一份題為《關于暴力襲擊學齡女童的背景分析》的報告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署婦女權利與性別部執(zhí)筆,試圖從人權視角來剖析暴力襲擊女生現象,由此為取消婦女歧視委員會、《全球婦女、和平與安全報告》編委會以及將于2015年6月召開的人權理事會年會(專門討論女性受教育權)提供實證支撐。報告建議,女童受教育應以首任聯合國受教育權特別調查員卡特琳娜·托馬斯夫斯基提出的準則來評估,即教育的可獲得性、可參與性、可接受性和可適應性。白沙瓦襲校事發(fā)僅距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不足一周,獲獎者馬拉拉宣稱心碎。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10條指出,公共與私人領域中實質性的性別平等和女性受教育權密切相關?;救藱嗯c性別平等在全球范圍實現之前,切實保障女童受教育權實屬奢談。如果女性不能就業(yè)與受雇,不能開戶與信貸,不能擁有土地與財產,不能自由選擇婚姻與生育,不能獨立參與政治表達與公共生活,而僅憑教育來救贖于困境與厄運之中,成效堪憂。國際慈善基金會在國際婦女節(jié)當天發(fā)布一篇報告,題目道破真相:《貧困帶有性別偏見》。即便遠離武裝沖突走出貧困愚昧,女童也難以徹底告別被侵權。從基于性別的歧視與冷暴力到以女童為主要目標的傷害與剝削,遍存于發(fā)達國家各個角落,甚而頻現于家庭與學校。

  教育固然具有賦權功能,為通向基本人權鋪平道路,并為抵抗暴力與剝削提供力量與勇氣,但自身常常身臨險境,尤其在武裝沖突中自身難保。讓教育成為暴風驟雨中的和平方舟,絢麗愿景而已。唯有忠貞不渝地恪守并義無反顧地捍衛(wèi)兒童生來享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fā)展權和參與權,即《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四大權利,受教育權才不至于在男女有別中顧此失彼。聯合國把今年國際婦女節(jié)的主題確定為“給婦女賦權,給人性賦權”,意即在此。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基地)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