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月3日電(記者王菲菲)他們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眼神清澈純粹;他們來自大山,愛玩丟沙包、跳皮筋;他們七嘴八舌、吵吵鬧鬧,看上去無憂無慮。但只要你一問起他們的父母,孩子們的眼神就會黯淡下來,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在中國,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這群被留在家里的孩子通常被稱為留守兒童。
今年35歲的齊水勇是中國北方省份山西的一名鄉村教師,他愛好攝影,將自己的鏡頭對準了這些孩子,記錄他們生活中的苦惱、快樂、悲傷、無奈……
2011年,師范學院美術專業畢業的齊水勇結束了在省會城市太原的打工生活,來到山西臨汾堯都區枕頭鄉聯校,成為當地唯一一名專職美術教師。“我最大的理想其實是當一名攝影記者。”齊水勇在大學時就喜歡攝影,喜歡用鏡頭記錄生活。
成為一名山村教師,齊水勇開始有些不甘,但隨著和孩子們的接觸越來越多,他的心被觸動了,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記錄的群體。2013年,齊水勇被分到了枕頭鄉聯校下面的一所振興學校。這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有44個學生,其中27個孩子的家長都在外面打工。
“小浩(化名)今年9歲,父母均在內蒙古打工。我在講解‘九月九’節日由來的時候,小浩突然哭了。他告訴我,父母來電話說,八月十五不能回家了。”齊水勇指著一張照片向記者說。
照片中,一個小男孩雙手捧著書想遮住自己的臉,眼淚在臉上流淌著。齊水勇從側面捕捉到了這一鏡頭。小男孩暗自流淚不想被別人看到的樣子讓人心疼。
在記錄生活的同時,齊水勇還想著能為孩子們做點什么。
2014年期終考試,齊水勇出了一個作文題目——“禮物”,有個孩子交了白卷。當被問及為何不寫作文時,那個孩子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收到過禮物。齊水勇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班里像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止一個。
于是,齊水勇征集了全班同學想要的新年禮物,并把照片傳到了網上。許多人被孩子們樸素單純的愿望所打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個禮物寄到了這所位于半山腰的學校,有芭比娃娃、玩具手槍、溜溜球……那個交白卷的孩子也第一次收到了禮物——一箱自己最愛吃的酸菜牛肉方便面。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攝影改變現實的力量。照片成為一個紐帶,連接了孩子和外面的世界。”齊水勇說。
此后,齊水勇還帶著自己拍攝的照片參加了平遙國際攝影展等展覽,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看過齊水勇照片的人都說,從他的作品里,能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愛。他的照片反映了校園生活的真實面貌,讓人感覺特別生動。
齊水勇表示,希望自己拍出的照片是有溫度的,這種溫度來自于和孩子們的深度交流,他們愿意把內心的情感向你表露。當說到這些孩子的孤單貧苦或看到孩子們哭泣時,他的眼眶就泛紅了。
“如果有一天,這些照片能被孩子們遠在他鄉的父母看到。我想借此告訴他們,請在匆忙的生活中,多關心一下留在家里的孩子。作為班主任,我會盡力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愛。但父母之愛,一定不是我所能給予的。”齊水勇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