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4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今年,日本的冬天算是“暖冬”。不過,冬天畢竟是冬天,雖然嚴寒健身在許多國家并不少見,但像日本這樣從娃娃抓起的并不多。
冬季的日本,常常可以看到年輕媽媽在大雪紛飛的早晨,牽著年幼女兒等待去幼兒園的班車,母女兩人是清一色的露腿短裙;幼兒園中,男童女童們個個短褲短袖參加運動會,而觀眾席上的父母沒有絲毫擔憂之色;寒潮來襲時,小家伙們依然是單衣單褲四處跑。
文章指出,其實,日本孩子們穿著單薄既不是因為島國的冬季很溫暖,也不是因為傻小子睡涼炕全靠火力旺。在日本,“耐寒”既是一項修行文化,又是一門成長教育,有著較深的傳統和歷史。
長期以來,日本都非常重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價值觀。雖然作為發達國家,日本幾乎所有公共場所和設施在冬天都配備有空調、電爐等取暖工具,但日本仍然將兒童列為受寒教育的“強制”對象。
日語有一句諺語:“兒童是風之子”。一是表明兒童是天生體格抗寒的個體,二也包含著人與自然應該渾然一體的意思。走出呵護有加的室內,感受自然的四季變化,特別是用身體體會特殊的寒冬,十分貼合日本自古以來的自然理念。
文章還指出,而且,“耐寒體驗”還是日本武士文化與木建文化精神的續存。日本曾擁有近700年的武士時代。武士道是日本特殊的歷史文化,其精神核心是重視衣著簡樸與生活苦素,追求以人的原始力量發展和鍛煉自身。
此外,木造房屋作為日本代表性建筑形式,在結構上亦無法完全拒嚴寒于門外,這也促使日本人更加適應寒冷,有些人甚至喜愛那種寒冷的感覺。日本兒童的嚴寒教育里,就能夠窺視到上述兩種傳統文化的影子。
此外,日本還有以寒修行的民俗。其實,不僅是兒童,日本各地迄今都盛行著各種在寒冷中修養身心的做法,例如飛流急下的“瀑布浴”、大雪地帶東北地區的裸身雪浴等。
成年男子們僅一條“遮羞布”在漫天大雪的世界里吶喊前行,其中傳達的不僅是鍛煉健壯體格的信號,更是凈化心靈、強化意志的精神。在這種傳統文化的包圍下,被視為民族未來的兒童,自然十分有必要接受這種教育。
文章最后指出,誠然,日本的嚴寒教育包含歷史、文化和社會等諸多因素,但是對于兒童來說,促進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這種“奇葩”的鍛煉方式,并非只是像一些愛美女性那樣“要風度不要溫度”,而是日本最大限度挖掘兒童身體和意志的潛力。從這方面說,耐寒教育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原標題:揭秘日本的“嚴寒教育”:并非要風度不要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