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蟲唱夏,暑假已至。
對于七零、八零年以后出生的人來說,暑假標配是《新白娘子傳奇》《紅樓夢》《西游記》這老三樣,如果再配上一包大蝦酥和一瓶冰鎮(zhèn)北冰洋,在電視前靜坐一上午準沒問題。到了傍晚,呼朋引伴在胡同小巷跳跳皮筋,丟丟沙包,出一身臭汗全身舒暢愜意。月亮升起,媽媽們扯著嗓門喊娃回家的聲音此起彼伏……而如今70后、80后們的孩子也過起了暑假,記者走訪了五個家庭,聽一聽暑假家長們的心里話。
“陪伴不忽略,希望她對生活一直保持好奇心”
郭小滿 4歲 幼兒園中班 北京
母親工作于上市公司 父親工作于事業(yè)單位
“說句實在的,假期陪這個淘孩子玩,比上班還累。”這是小滿媽媽見到記者第一句話,而旁邊的小滿吐了吐舌頭,小滿是個一笑起來眼睛瞇瞇露出芝麻牙的小女孩,十分可愛。
暑假到了,家里沒有老人照顧,考慮到家長工作無法長期請假和孩子獨自在家安全問題,小滿的媽媽給她報了幼兒園的暑期班,一個月3100元。“費用不算便宜,但北京的教育投資都很高,已經(jīng)習慣了。”小滿媽媽表示,孩子暑假還在上芭蕾、繪畫、陶藝等課程,均是一周一節(jié)課,之所以安排這么多課程完全是為了家長下班可以晚一點接孩子。
“別看我們給孩子安排了培訓班,但帶孩子我們自己也不少出力。畢竟家庭教育在幼兒階段最重要。”小滿爸爸接過話茬,“夏天是孩子接觸大自然的好季節(jié),我上兩天班休息兩天,休息時我就會向暑期班請假,帶著孩子去露營、踢球、游泳,還特意帶到野外觀察昆蟲。”
說到觀察昆蟲,小滿媽媽笑著補充道,“她最喜歡《昆蟲記》這本書,她還小不認字,我們就讀給她聽,有時為了訓練她聽的注意力,我們經(jīng)常在閱讀中設置問答環(huán)節(jié),孩子很喜歡這樣的互動。不管是閱讀、游戲還是日常生活,我們喜歡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希望她能對生活一直保持著好奇心。”
“暑假就是我們補習親情的日子”
劉悅 12歲 小學六年級畢業(yè) 湖南安化
父母 進城打工者
“過完年,已經(jīng)4個多月沒見孩子了,她見到我還有點怯生生。”劉媽媽告訴記者,自己的娃算是留守兒童,在老家由老人照顧,暑假她特意把劉悅接到長沙自己打工的地方,“暑假就是我們補習親情的日子,平時照顧她少,這段日子要給她多做些好吃的。”
對于進城打工的劉悅父母來說,把時間騰出來陪孩子是一種奢侈。據(jù)介紹,劉悅所在的班級,有62名同學,留守兒童占了52人,其中只有12個孩子來到父母打工地團聚。
“平時上學,老師還能幫我們管孩子。放假后,老師看不見、老人管不住,安全、教育問題都讓我們放心不下。”劉媽媽對于孩子的暑假已經(jīng)有了安排,“請假帶她到公園、海洋館玩一玩,我打工的時候,讓她自己在家中預習初中功課,再多看看課外書。”
劉媽媽對記者說,在外打工苦累都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希望劉悅長大出息,考大學到長沙來,一家人在城市里不分開。
“家有長不大的娃,暑假陪她看世界”
陳琪琪 13歲 初中一年級 北京
母親公司財務 父親公務員
7月12日是陳琪琪返校拿成績單的日子,年級120個人考了第29名。“比我預想的好,我還挺知足的。” 琪琪媽媽看到成績單著實高興了一下,“英語考得一般,讓舅舅幫忙補習一下,暑假不安排培訓班了,孩子平時壓力大,該放松放松。”
一到放假,父母白天上班,琪琪就到姥姥家。天性樂觀愛笑的琪琪,喜歡看《奇葩說》《跑男》等綜藝節(jié)目,但視力已經(jīng)到了4.7,為此,姥爺會限定她看電視的時間,也會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拔掉電視電源。“如果她在角落抱著IPAD或者手機傻笑,那一定是在看她喜歡的綜藝節(jié)目。”琪琪媽無奈地說,“我們也會把暑假設為出游季,出去走走看看,眼睛還好點兒。”
琪琪媽特意將年假留在了暑期,今年假預定了7月底去港澳的機票,“因為爸爸是公務員,所以去年的日本游和今年的港澳游都不能陪同。但姥姥和我們一起去,還有另外和琪琪同齡小朋友一家人。” 琪琪媽認為,孩子到了13歲,同齡伙伴越來越重要,出游時,如果有個小伙伴,孩子玩得會更起興。
“琪琪比較膩我,每天會要親親抱抱,要媽媽陪著睡。她也不是沒有安全感,感覺琪琪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永遠和媽媽親。我也習慣她這個樣子。” 說完琪琪媽幸福地笑了。
“兒子高三加油!清華北大走一遭”
艾寧 17歲 高二 河北辛集
父母 小城市打工者
艾寧是個不愛說話的大男孩,和他在一起總感覺靜悄悄的。而艾寧的父親卻是一個笑呵呵愛說笑的人。
“期末考試考了第六名!英語成績不理想,總成績上升空間還很大。”艾爸爸介紹,艾寧馬上高三,在辛集這個縣級市,升學率不高,高考難度很大,暑假學校安排了20天的集體補課,趕一趕高三的課程,以便留出更多的高考復習時間。“于是,趁著艾寧有這一周假,我?guī)е麃肀本┑角迦A和北大看看,希望對他是一個激勵。” 艾爸爸對兒子滿懷期望,“我在管道加工廠,老板好說話,請假也沒扣工資,他媽媽在皮革廠不好請假,所以就我們父子來北京了。”
逛過北京名校,艾爸爸和艾寧還到了北京雁棲湖游玩,父子倆騎著雙排自行車,父親總是笑呵呵的,而兒子總是靜靜的。“老實告訴我,你有沒有女朋友?我保證不說你……” 艾爸爸打趣著兒子,而艾寧只是靦腆地笑。
這對父子性格相異,卻相處得又那么融洽。
“對她好卻不領情,孩子大了我就不該管了嗎?”
唐媛 18歲 高三畢業(yè) 石家莊
母親 醫(yī)生
高挑的身材皮膚細白,一身名牌的唐媛,是公認美女。但單親家庭的她身上卻看不到一絲優(yōu)越感,反而有一點羞澀。“我學畫畫,三月參加藝考,六月文化課考試,都很順利,考上了我媽喜歡的學校。”唐媛直言學校并非是自己選的,而剛參加完高考,此時的心情非常放松,正享受著“最滋潤”暑假。
唐媛和媽媽的矛盾卻在暑假爆發(fā)了。唐媛和同學約好到北京玩三天,哭了一鼻子說通母親后,卻被母親要求住在北京表姐家,去哪要匯報,晚上要視頻“查崗”。感覺時時刻刻被母親控制的唐媛和媽媽大吵一架。唐媛在朋友圈寫道:“你控制了我十八年,你還要控制我到什么時候?”這句話下很多同學點了贊。
“我很傷心,對她好又不領情,我還預定了去上海迪士尼的旅游團,她也賭氣說不和我去了。”唐媽媽也陷入了沮喪,“她心思單純,出去我總是擔心。她現(xiàn)在青春期叛逆,我也都理解,難道我就順著她不管了嗎?哎,等她做了父母就知道父母心了。”
而唐媛告訴記者,雖然她說媽媽不好,但同學只要有附和著說的,她就很不高興。她只是希望媽媽能給她更多的自由,充分尊重信任她。
莫讓陪伴成為孩子暑假的奢侈品
五個家庭孩子從幼兒到“準大學生”,在他們的暑假里,“陪伴”都是父母的關鍵詞,請假、休年假是五位父母的慣性動作。在中國大多數(shù)年輕的家長年假在5-10個工作日,這還不算那些沒有年假的打工者,而瑞典法律規(guī)定單單暑期假就可以休20個工作日。與孩子的假期相比,父母的假期太短,暑期“陪伴”成了奢侈品。
通過采訪知道,劉悅的班上仍然有40個留守兒童,在暑假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陪伴;通過新聞我們也知道,暑假是孩子墜樓、落水的高發(fā)期;我們還知道,在城市中,更多的孩子被安排進了五花八門的暑托班和培訓班,仍然奔走在上學的路上。
在此想提醒80后的父母們,孩子還小,陪伴的過程遠遠超過各類“育兒秘籍”,陪伴是讓孩子安全快樂成長的一道港灣。
同時也想告訴70后的父母,孩子大了,快樂和秘密他們更愿意與同齡伙伴分享,當他們在成長的路上用背影告訴我們“不必追”時,我們就默默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