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單獨兩孩”政策放開,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選擇再生一個寶寶,唐氏綜合征也進入高發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康復中心的江偉博士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女性最好在30歲以內生育,產婦年齡越大越會增加生育“糖寶寶”的風險。
唐氏綜合征即21-三體綜合征,又稱先天愚型或Down綜合征,是由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而導致的疾病。60%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產,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長發育障礙和多發畸形。
“25歲婦女孕育唐氏兒童的風險為1/1350,35歲婦女孕育唐氏兒童的風險為1/355,45歲婦女孕育唐氏兒童的風險為1/23。但是,近年來也有不少低齡產婦生出‘糖寶寶’,因此母親年齡過高(35歲以上)或過小(20歲以下)都是生育‘糖寶寶’的危險因素。”江偉建議孕婦,尤其是高齡孕婦要提前做好唐氏篩查,避免生出“糖寶寶”。
家住重慶沙坪壩區的肖女士今年38歲,她和丈夫一直想要個女兒,“單獨兩孩”實施后她就積極備孕。去年夏天,她順利產下一名女嬰。遺憾的是,肖女士不久后就發現,她的女兒和別的孩子不一樣,雙眼的距離很寬,兩眼的外眼角向上斜,經常半張著嘴巴或者將舌頭伸出口外。于是她趕緊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兒檢查,結果發現孩子竟患有唐氏綜合征。
“我第一個孩子是健康的,以為二胎沒得問題,就沒做唐氏篩查,想不到生出個‘糖寶寶’。”肖女士說。
江偉表示,有些產婦不夠重視產檢,以為第一胎寶寶是正常的,就不認真做二胎的檢查,這是不科學的。高齡產婦生育“糖寶寶”的風險較高,產婦要細致的檢查。
江偉稱,盡管唐氏綜合征是染色體異常導致的疾病,但不良的環境因素也可增加染色體變異的發生率。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避免大量用藥。此外,孕婦在生活中盡量不要進行X線檢查,看電視也不要距離過近、時間過長。生活在農村的育齡婦女應做好對各種農藥和一些化學物質的防護,避免直接接觸。
據介紹,目前唐氏綜合癥尚無有效的根治辦法,家長對“糖寶寶”應進行長期耐心的教育和訓練。在懷孕期間要預防感染和各種傳染病,早期應用維生素B6、葉酸等口服,對改善認知功能可能有一定幫助。對伴有的其他畸形可進行手術矯治。
江博士表提醒,家庭環境對孩子有很大影響,要為孩子營造陽光開放的家庭氛圍,鼓勵孩子多參與到社會中,不要因為孩子的缺陷而減少和他人交往。“糖寶寶”如能及早接受教育和訓練(如康復訓練、物理治療等),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發揮個人所能,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