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經歷改編,故事感人。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曾是出色的摔跤手,全國冠軍,但沒能實現為印度拿到世界級金牌的夢想就退役了。他希望孩子能實現他未完成的心愿,于是以“魔鬼訓練”培養有摔跤天分的兩個女兒。這條堅韌不拔地實現理想之路,經歷過眾人的不理解和嘲笑,也經歷過兩個女兒的不滿和反抗。在一番艱難困苦之后,兩個女兒終于都獲得了世界冠軍。
這不僅僅是家庭教育、家庭關系的故事,也不只是勵志傳奇??催^后人們可能會詢問:生命的潛能,怎樣能夠盡可能發揮、活出來?創作者盡其所知,對這個重要問題做了一部分問答。
首先是志存高遠。片子里父親的態度,和國家體育學院那位不太稱職的教練,形成鮮明對比。父親明確無誤地希望女兒拿金牌。這代表了在他所意識到的范圍、所選擇的領域內,要做到頂尖。教練則打了無數的小算盤:他個人是否受重視、被認可;他的權威地位是否被冒犯了;跟女子摔跤之前的國際賽事成績相比,拿到獎牌就很好……對于運動員(影片中的大女兒)實際的優勢在哪里、怎樣的訓練有助于充分發揮其運動天賦,教練其實沒怎么管。
立志與目標本身極其重要。片中的父親,在這一點上,活得非常一致。而那位體育學院教練所追求的目標,看來從未超越他的個人利益。每個寶貴的生命原本都智慧具足,內在力量具足。你選擇怎樣的目標與路徑,也就選擇了你要活成什么樣子。
影片里的父女關系、父親帶給女兒的精神力量與支持,是很搶眼的看點。若把家庭看作一個整體,你還會看到他們之間的有趣合作。拿到摔跤金牌,最初只是父親的心愿,兩個小姑娘對于每天凌晨5點起床辛苦訓練、放棄愛吃的東西,最初很不情愿。直到她們聽到同伴“小新娘”完全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很羨慕你們,你們的父親真的在為你們著想,……你們可以掌握自己未來的命運,不然只能像我這樣,14歲就不得不嫁給一個陌生的男人,從此在鍋碗瓢盆、相夫教子里過完余生……
兩個女兒沉默了,從此不再跟父親對抗,而是全力以赴地投入訓練和比賽。這時起,成為摔跤冠軍, 才成了父女們共同的目標。兩個女兒開始意識到,父親的安排,絕沒有只顧自己的心愿,父親為她們選擇的,是在她們的現實處境下最好的出路了。
在這里延展一下,生命的潛能怎樣能更充分地發揮?當你的視野更大,最好是看到整體,用全局觀來顛覆之前只顧個體好惡得失的狹隘視角。否則,你往往會認不出什么對你真正有益,什么只能帶來眼前片刻安逸。
古語說:“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清] 陳澹然)大意相當于,若不能考慮長遠,只顧眼前,其實眼前利益也守不住;若不能看到全局,只想管局部,其實局部的一方安穩也守不了。
敞開眼光胸懷看全局,與只考慮個體得失時,潛能發揮的程度是大不一樣的。誠如片中大女兒在決賽前夕,問父親這次該用怎樣的策略。父親談的無關技巧,全是心法:你要拿金牌!不只為你自己,也是為千千萬萬的印度女孩子……不只要贏對手,也要贏那些認定女孩不行、女孩做不到的人!
更準確地說,不是真的要打敗那些有狹隘觀念、小看女性的人,是要讓事實說話,來顛覆、刷新他們所秉持的那些無知的錯誤信念。
志存高遠,看到全局,為整體利益而全力以赴,每一個選項都有益于潛能充分發揮。你可愿意這樣去活,綻放全部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