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容易出現哪些疫情?
據《解放日報》報道,根據以往經驗,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發的病癥有霍亂、甲肝、傷寒、痢疾、感染性腹瀉、腸炎、乙腦、黑熱病、瘧疾、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炭疽、狂犬病、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流感等。
災后出現疫情的原因是什么?
據《生命時報》報道,震后出現疫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災后垃圾漫溢,很容易傳造成傷寒、痢疾、霍亂等疾病的傳播、爆發。
2、地震后,先前逃匿的老鼠會重新回到居住地。攜帶大量病菌的老鼠無孔不入,自然不會放過房屋倒塌后被掩埋的大量食物。食用鼠類啃噬過的食物可能會感染流行性出血熱、鼠疫等病死率高的傳染病。
3、災后城鎮供水系統被破壞,飲用水源會遭到生活垃圾、工業垃圾、污水及腐爛遺體的嚴重污染。被污染的水中含有不少病原體,因此,腸道傳染病歷來是大災過后的最常見傳染病。
4、食品在露天環境下被雨水、泥土、污水、蒼蠅等污染,就有可能沾染上有毒、有害物質,加之陽光直射,食物發生腐敗、變質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一旦不小心食用被污染或變質的食物,很有可能誘發大規模的腸道感染疾病,危害災區民眾的健康。
如何科學預防災后疫情?
中國地震局指出,在震后救災工作中,搞好衛生防疫非常重要。
首先,把好“病從口入”關。飲用水源要設專人保護,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飲用水最好先進行凈化、消毒,盡量飲用開水。在救災過程中,需要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儲存、運輸和分發進行監督,救災食品、挖掘出的食品應檢驗合格后再食用。對災區食堂、營業性飲食店要加強檢查和監督,督促其做好防蠅、餐具消毒等工作。此外,還應有計劃地修建簡易防蠅廁所,在固定地點堆放垃圾,并組織清潔隊按時清掏,運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
其次,消滅蚊蠅。正值夏末秋初之際,不少受災民眾都會住在室外,這就增加了被蚊蟲叮咬的幾率,容易引發乙腦、瘧疾等傳染病,所以需要通過大范圍噴灑藥物來消滅蚊蠅。不同場所可利用不同方法進行噴藥,如用汽車在街道噴藥、用噴霧器在室內噴藥等,不給蚊蠅留下滋生的機會。在有瘧疾發生的地區,要特別注意防蚊,如果發現病人有突然發高燒、頭痛、嘔吐、脖子發硬等瘧疾引發的癥狀,應立即進行診治。
最后,出現外傷應及時處理。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傳染病主任醫師蔡皓東補充道,不少人會在地震中受外傷,此時應及時處理傷口,避免造成破傷風。此外,深埋在土地里的炭疽桿菌可能因為地震而被翻出來,暴露在外的炭疽桿菌接觸到傷口則可能使患者換上炭疽。所以,民眾一旦出現外傷,應及時進行處理,以免感染病菌。
本文由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傳染病主任醫師蔡皓東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