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這所戒網癮學校屬于非法辦學,曾多次收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停止辦學通知。事發后,該校已經被當地鎮政府查封。近些年,以網癮電擊療法為代表,一些聲稱對治療未成年人網癮有奇效的機構越來越多。但很多學校不但沒有治好未成年人的網癮,而且使用殘酷手段折磨和虐待未成年人,比網癮造成的身心傷害更為嚴重。
這些戒網癮機構對外宣稱是教育特訓學校,有關部門在查處時,也是從非法辦學角度開展執法的。但是,使用暴力、非人道手段治療網癮,顯然不是教育方法是否妥當的問題了。他們對未成年人的傷害,已涉嫌違法,應當由公安機關開展調查。
戒網癮學校的行為是否適用于刑法,應該不難厘清。不容易說清楚的,是家長在矯正孩子網癮問題上的態度。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弱,過度沉迷網絡的確會影響其健康成長。但是,一些家長在發現問題后,不反思自身的教育責任,卻總想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解決問題。實際上,防治網癮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沉迷于網絡的未成年人,往往生活在一個成員之間溝通難言順暢、關系并不和睦的家庭之中。如果不從根本上改善家庭環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未成年人尋求虛幻網絡解脫的土壤依然存在。
即使父母想要委托專業教育機構矯正孩子的網癮,也首先要甄別教育機構的水平。然而,一些處在焦慮之中的家長,一看到某些機構對戒網癮功效的夸大宣傳就信以為真,不加思考便把孩子送過去。這樣的做法不僅破壞了家長和子女之間的信任,而且給家庭關系造成了更長期的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治網癮導致的悲劇大多發生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反倒是在互聯網普及更早、程度更高的大城市,很少有家長把孩子送到這種封閉式的機構治網癮。這說明家庭教育水平更高的家長,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孩子使用網絡的習慣和目的。同時更說明,沉迷網絡不是網絡本身的問題,而是家庭生態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集中反饋。
未成年人觸網問題已經是公共問題,學校、政府管理機構、社會組織當然有必要為家長們做好服務,使得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但最重要的是,家庭要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