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需要愛心,更需用心。關愛山區兒童,有人送營養午餐、送福蛋,為幸福加餐;有人送課堂、送書籍,讓知識伴夢飛翔;而深圳市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送“愛心鞋”,呵護小腳丫,讓山區孩子能快樂奔跑在上學路上。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深圳市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的“愛心鞋”公益項目已歷經5年多,目前已走過了63站,讓江西、湖南、重慶、貴州、云南、四川、甘肅、新疆等貧困山區約16萬名孩子穿上了“愛心鞋”。
緣起于助學走訪
2012年,為了真正了解貧困山區學生的助學需求,作為以“關愛弱勢婦女兒童,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為婦女兒童創造美好生活”為使命的深圳市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愛心志愿者,開啟了貧困山區學校助學走訪活動。
他們途經貴州銅仁、黔東南、黔南、四川彭州、江西于都等地,歷時半個月,深入山區小學,實地感受當地學生上學之狀況,親眼見證了孩子們每天徒步2個多小時,行走在泥濘崎嶇山路上的艱辛。
參與調研的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負責人說,“幾個月的下鄉調研,正逢多日無雨,但孩子們腳上還穿著雨鞋、毛拖鞋、長碼鞋、擠腳鞋、穿洞鞋、斷底鞋等各式各樣不合腳的鞋子奔波于學校與家之間,甚至還有孩子赤腳,看到這些場景,每個參與走訪的志愿者都為之動容,給這些孩子們一雙合適的新鞋子,成了我們共同的心愿。”
緣此,山區學校助學走訪結束后,他們決定以“呵護小腳丫”的方式展開山區助學,并在2012年3月發起了“愛心鞋”公益項目行動,“愛心鞋”的捐贈之旅也由此開始,延續至今。
獻上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第34站捐贈“愛心鞋”活動中,花樣盛年愛心志愿者團隊來到了貴州從江縣谷坪鄉的平友小學,雨過天晴,所以操場上都是濕漉漉的。有不少小男孩光著腳丫到處跑。也有不少孩子穿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綠色軍鞋,有的破了洞,有的沾滿了黃泥巴。
其中一名10歲的小男孩,當志愿者問到父母在不在家的時候,他抬起手臂抹著眼睛,嗚咽道:“爺爺奶奶去世了,只有哥哥在家種田。”不知道爸爸媽媽去哪里打工的楊榮(化名)低聲啜泣著說,他們過年才會回來。
貴州從江縣谷坪鄉的平友小學校長說,“因父母外出打工,平友小學70%的學生都是寄宿生。處于生長期的孩子長時間沒有父母的照料,鞋子自然也更換的慢,有的孩子腳上的鞋子明顯就小了,后腳跟都漏出來了。穿著拖鞋的孩子,腳丫是黑乎乎的。特別下雨之后,鞋子沾滿了黃泥巴,褲腳上也是黃黃的一片。”
這只是山區孩子生活狀態的一個縮影,與楊榮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因上學路途遙遠且山路居多,很多孩子穿著變小、不合適的鞋子上學,鞋子也很快被磨得破破爛爛了,這成了他們上學的阻礙。
在送鞋現場,接收到愛心鞋的孩子滿臉歡喜,花樣盛年愛心志愿者說:“孩子們拿到我們捐贈的愛心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看看,一位小女孩還不由自主地親吻了愛心鞋的鞋盒。”
也許,當孩子收到一雙愛心鞋時,雖無法解決孩子們現實的困難,但可以讓他們穿上一雙舒適耐磨的鞋子快樂奔跑,讓“愛心鞋”陪伴他們走在成長的路上,走向遠方。
將愛心持續下去
“我們做得很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來說,那就是一份意外驚喜、一份珍貴禮物,一份永久的記憶。有些孩子還會說,鞋子要留到過年的時候穿。”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郭紅梅說,除了解決山區孩子穿鞋難的現狀,更主要的是想給這些孩子一份精神上的關愛,一份除了父母之外來自社會的關愛,讓他們知道自己并不孤單。
送愛心鞋活動還在繼續,對于以后開展“愛心鞋”關愛活動,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謝金水表示,“希望可以把‘愛心鞋’公益項目打造成為一個公益資源的平臺,吸引到社會愛心企業、組織、個人等共同參與配套助學資源,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捐贈物資,形成一個長期配套的‘溫暖包’,一起為改善貧困山區孩子的生存狀態,為教育事業做不懈的努力。”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今年下半年的“愛心鞋”公益項目64-72站的愛心活動正在籌備,為山區孩子獻上一份愛心,送“愛心鞋”只是其之一,讓更多的人關注到貧困山區孩子們的需求,讓山區孩子切切實實得到關愛才是關鍵。(張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