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力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順利推進
2017-08-31慈善公益報
“孩子工作忙,想把我送到養老院找專人照顧,我可不去,這里有我的老朋友,說說笑笑多好,我不愿意換地方。”老人看著手里的牌,笑著對記者說。
隨著社區養老需求增多,要求逐漸增高,重慶市大力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在建設養老工程、增加資金投入、開展監督檢查、規范服務標準和建立示范項目等部分開展了相應工作。
2016年,重慶市發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全市常住人口3048.43萬人中, 60周歲及以上達604.61萬人,占比19.8%,已進入老齡化加速發展階段。事實上,在老年人口比重相對較大的重慶,相比搬進養老院,社區養老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意愿和實際選擇。
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根據《重慶市養老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全市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將達到1000個,重點支持100個街道(鄉鎮)級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運營,為社區半失能失能老人及家庭提供日間集中照護和家庭替代照護服務。
《慈善公益報》記者自重慶市民政局獲悉,截至7月底,132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項目進入裝修階段,其中56個項目已開展運營招標,工程總體建設進度完成75%,預計今年11月,全市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將全面投入運營。
資金投入保障有力
2016年,重慶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順利完成,截至11月底,全市2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設施建設項目任務已全部完成。累計投入1.95億元,其中市級投入0.55億元、區縣投入1.4億元。
期間,各區縣通過財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資助、社會投資和慈善捐贈等多渠道籌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采取新建小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改造社區閑置資源、購置房屋、與社區辦公用房合建等多種途徑,落實社區養老服務場地。
截至目前,重慶市及各區(縣)兩級建設補助資金達1.36億元,其中市級補助資金0.4億元,區縣財政補助資金0.96億元,資金投入進度完成76%。
開展項目暗訪督查
重慶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為了能夠保質、提速完成養老設施建設任務,我們將通過暗訪,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進展情況開展督查,指導督促各區縣加快建設進度。”
據了解,下一步重慶市民政局將對暗訪督查的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分析各區縣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總結部分區縣的建設推進經驗,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加快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開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績效評價,掌握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狀況,謀劃社區居家養老營運新模式,助推社區居家養老提檔升級。
規范建設服務標準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對2016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表揚激勵的通報》,重慶市獲13項表揚激勵。其中包括落實養老服務業支持政策積極主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等方面。
重慶市第一福利院院長楊勝普介紹,作為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單位,該院現有實施標準88項,其中通用基礎標準9項,服務保障標準28項,服務提供標準51項,基本形成了符合該院實際、體現該院工作特色、以老人需求為中心的標準體系。
據了解,目前,重慶市已完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和管理服務等兩項地方推薦性標準制定工作。
評定引領示范項目
前不久,由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農村居家互助養老》示范項目在重慶巫山縣騾坪鎮茶園村啟動。
據了解,當前該縣農村老人養老主要以居家為主,此項目以偏遠山村為試點,以村市民學校為依托,以機構項目為支撐和載體,通過“社工+志愿者”的方式提供服務,專業勞務人員培訓村“三留守”人員,讓本村“三留守”志愿者具備服務失能、空巢、孤寡、殘疾和高齡老人的獨立服務能力,就近組成互助組全面改善和提升受益老人精神與生活質量,確保該項目結束后形成品牌,能在村群團服務站點進行全面推廣。
重慶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未來將通過申報、實地查看、專家評審等程序,評定出2016年具備示范帶動作用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并予以補助,助推全市社區養老服務快速健康發展。(李 馨)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