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9月26日電 (記者 劉鵬)脫貧不脫貧,還得看農民;農民要致富,還想離家近。咋辦?鄭州市中牟縣在幫助農民脫貧的路上,建立了 “萬邦千禾”模式,農民在不用背井離鄉的情況下,提高收入,脫貧致富。
目前,萬邦千禾農場覆蓋全縣貧困人口988人,占全縣貧困村總數的41%,貧困人口的16%,幫助不少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夢。
25日,國內近60家網絡媒體集中走進這家助力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開心農場”實地探訪。
“開心農場”讓農民開心掙錢
今年33歲的史風格,是中牟縣刁家鄉付李莊村人,兩個多月前,她辭掉了外面的工作,回到老家。
史風格的丈夫弟兄三個,這在貧困的農村,意味著巨大的包袱,因為每娶一個媳婦,都要花費大量金錢。史風格嫁給丈夫的時候,家里不僅沒有一分錢存款,還欠著一屁股賬。結婚后,史風格和丈夫外出打工,拼命掙錢還債。
兩個月前,史風格不得不放棄打工,回到老家。史風格有兩個10歲和8歲大的兒子。由于一直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孩子疏于管教,公公婆婆又不識字,不能輔導孩子的作業,兩個孩子的學習很差。二兒子學習成績在及格線附近,大兒子經常不及格。
“種不好莊稼一季子,養不好孩子一輩子。”史風格決定放棄打工,專心在家帶孩子,督促孩子的學習。
讓史風格沒想到的是,在家里,她在輔導孩子的同時,不影響掙錢。白天,她在離家幾里地的萬邦千禾農場的分撿中心工作;晚上,她回到家里給孩子們做飯,輔導孩子們的作業,督促兩個孩子學習。除此之外,她家里還有六七畝地,租給萬邦千禾農場,每畝地一年1000元。
因此,史風格家里的收入比較有保障。萬邦千禾農場也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開心農場”。
一個項目助力千人脫貧
史風格只是萬邦千禾覆蓋的988人中的一位。據了解,萬邦千禾農場,總規劃占地面積25000畝,計劃投資金額10億元,距離鄭州50公里,正在建設中的機西高速下路口距景區主大門僅1公里。
項目投資旨在通過第一產業帶動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最終達到三產融合,升級六產,把項目打造成為一個集有機果蔬種植,農產品深加工,采摘觀光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目前,萬邦千禾農場一期6500畝土地建設項目已經基本完成,投資金額近3億元。項目主要圍繞第一產業所屬有機果蔬的種植進行投資,同時配套農場的道路、水系、基礎配套建筑等服務內容,已建成3000畝有機果樹種植,500畝有機蔬菜種植,1000畝綠化苗木種植,500畝生態養殖項目和1500畝的有機雜糧種植。
在完成基礎農作物種植規劃的同時,農場已經完成配套建設,包括:游客服務中心、萬邦千禾客棧(400間客房)、特色餐飲小吃街(200家)、游園公廁、能停萬輛汽車的停車場、游客購物中心、農產品分揀中心、加工車間等項目,正在建設中小學生拓展訓練基地、倉儲冷庫和會議中心等項目。
據介紹,結合實際生產需求,萬邦千禾農場用三種方式助力農民脫貧:村民如果想創業,公司提供免費土地,基礎設施設備、肥料、有機肥,創業人員只需提供技術人員、種苗及人工,就可實現創業;村民如果想做商業,公司專門打造的特色商業街,現可提供200家商業檔口;村民如果能力不強,害怕投資有風險的,只想打工掙錢的,公司提供就業崗位,服務人員崗位,供無技術、無經驗的貧困人員先積累經驗,有穩定的收入。提高學習能力后,掌握好專業的技術,可申請承包大棚,變為管理人員,進一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目前,萬邦千禾農場惠及刁家鄉付李莊、沃孫2個省級貧困村,連接孫家、趙集、西陶、豆腐劉、馬家、小王村等6個省級貧困村和蓮花池、河田、蔣家3個市級貧困村,總計覆蓋貧困人口988人,占全縣貧困村總數的41%,貧困人口的16%。
官方表示,通過這種模式也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帶動了貧困戶勞動和創業熱情,使得當地不少人已從根本上實現了脫貧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