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攔住一個想去遠方打工的留守兒童
2022-01-05吳軼凡


       在山區孩子的世界里,去遠方“打工”似乎是他們無法逃脫的命運。這些孩子向往遠方,卻又不了解遠方;渴望上學,卻又急需幫助。這個問題需要整個社會一起去解決。

       13歲時,李衛東想要離開貴州遵義的老家,外出打工。他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在江蘇,也是打工。

       在李衛東的世界里,去遠方“打工”似乎是他和很多小伙伴無法逃脫的命運。“留守兒童,沒辦法。”他覺得,讀書考大學,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太過漫長,看不到希望。“既然考不上,就去當個打工仔吧。”

       但陳昌敏攔住了他,她是李衛東的數學老師,從事教學工作幾十年,陳昌敏見過數不清的學生,很多人學著學著,人就不見了。

       這是困擾全國幾百萬留守兒童,以及他們老師的問題。“遠方”的世界對他們充滿了吸引力。那里有他們的父母,以及代表著“先進”、“富饒”、“有趣”的一切。

       山區的孩子向往遠方,卻又對遠方無能為力——這個問題非常現實地是擺在陳昌敏教室里,她需要和全社會一起去解決。



▲想要離開老家的李衛東

       決定外出打工的初中生

       李衛東曾經不是“留守兒童”,從小學1年級到6年級,他和姐姐跟著父母在外漂泊。但隨著母親重病去世,家里又欠了不少債,三年前,李衛東回到了故鄉。

       李衛東的家鄉遵義正安縣位于貴州北端,與重慶相連。群山環繞,交通不便。

       踏入正安縣瑞溪中學,李衛東覺得一切都是陌生的,他本能地把自己封閉起來,越來越孤獨,對學業也表現得很不積極。

       陳昌敏還記得初見李衛東時的情景:“剛開始來的時候,老師問他什么,會眼睛盯著你,和同學、老師都不主動說話,常常一個人沉默不語”

       但是在李衛東心中,卻深埋了一個夢想:去打工。

       他不想看到父親太過操勞,甚至很擔心父親會像母親一樣離他而去。小學畢業的他,希望像其他成年人一樣,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和家人。

       催生他去打工的另一個誘因,是對生活和學業充滿了迷茫,覺得自己什么也改變不了,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當時,“打工”幾乎是他唯一可以實現的“選擇”。

       即便對“打工”,他也是陌生的。

       “不知道去哪打工”、“隨便找個廠”……李衛東在描述自己的“打工夢”時,不斷地冒出這類不確定的語句。



▲留守少年的迷茫

       李衛東并不是唯一想要去打工的學生,在正安縣瑞溪中學有184個留守兒童。根據陳昌敏的觀察,很多孩子正在迷茫中等待自己“打工人”的命運,厭學、逃學、玩手機、游手好閑,都成了讓老師頭疼的問題。

       “學校里多數的留守兒童,最遠也只去過縣城。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對于遠方和工作的認識,只停留在媒體里一晃而過的鏡頭,以及長輩們的只言片語”。

       對于學生的未來,陳昌敏充滿信心,她認為只要慢慢的學,一點點努力,哪怕用上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會到達想去的地方。

       她覺得,李衛東內心深處仍然“想學”,他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學,一旦有人幫他找到正確的方法,他一定會被重新點燃。

       幸運的是,李衛東找到了。

       “一起去遠方”

       2019年,正安縣瑞溪中學建起了一間“夢想中心”。

       “夢想中心”,是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的一個公益項目,從2009年起,他們已經在全國改造出了4600多間“夢想中心”,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貴州有400多間,是數量最多的。

       “夢想中心”是一套系統的青少年素養教育服務體系。具體來說,項目會選取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改建一間傳統的教室,更換其中的墻漆、地板、桌椅板凳、投影和圖書,并為當地老師提供培訓,還配套開發了30多門“夢想課程”,既有財商類的(比如教學生理財知識),也有研學旅行類,還有反校園霸凌以及認識社區、重建親情相關的課程。

       “在夢想課程中,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貴州大區經理蒲思倩說道。

       在瑞溪中學,孩子們大約每周至少上一堂“夢想課程”,最受歡迎的課程,就是“去遠方”。在這堂課,孩子們可以自由地說出自己想去的目的地,然后組團研究資料,制定行程。到一個學期16堂課結束時,真愛夢想會為部分孩子提供一筆基金,送他們去夢想中的目的地旅行研學。蒲思倩介紹說,現在每年都會有幾十支甚至上百支隊伍能夠跟著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實現跨省研學的夢想。



▲留守少年的遠方夢

       2019年的暑假,蒲思倩帶著一支貴州銅仁的小學生隊伍到上海研學,孩子們不僅要參觀高校,還帶著一些任務,比如必須跟外國人打招呼,一起合照。這種“行萬里路”去“見世面”的實踐,讓這些孩子不僅對英語學習興趣大增,在人際交往中,也自信活潑了不少。

       陳昌敏說,“想出去看一看”,幾乎是班里每個孩子最大的心愿。“遠方”,尤其是父母長輩打工的東部沿海大城市,對他們而言意味著美好和希望。第一堂“去遠方”課程時,學生們七嘴八舌,說去哪的都有,而李衛東也開口了。“他說想去江蘇。我再追問,他就又閉上嘴,不再回答我。”陳昌敏說,李衛東就此慢慢變得愛說話了,每次的“夢想課程”上,他都會積極地回答。

       一旦聊到旅行的話題,平時拘謹的課堂就會瞬間活躍起來。孩子們積極發言積極參與,漸漸學會了敞開心扉,也學會了彼此之間的團隊協作。“他們變得更自信,更陽光,也更積極主動了。”陳昌敏覺得這是一種內驅力的提升。

       事實上,這種互動啟發式的教育方式,也讓陳昌敏受益匪淺。她嘗試著在自己的數學課上,也使用這種方式。比如講相似三角形的時候,她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三角模型,“大家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上來了,這比我們傳統上那種我講你聽,我講你背的方法更好。”



▲孩子們沉浸在課堂中

       通向遠方的密碼

       新的理念,為山區的師生打開了一扇窗,而新的科技,也在幫助他們看見外面的精彩世界。

       十年前,騰訊會議高級運營經理周揚還是個大學生,利用暑假前往四川地震災區支教。出發前,周揚想象著自己將要跋山涉水,在只有小黑板的房間里為孩子們上課——但真實的情況卻是,當地都通了公路,一家一戶都有兩層的小樓房,有空調,孩子們吃的穿的都挺豐富,甚至每個村子都有投影儀。

       當地孩子最喜歡做的,是向周揚這樣的外來年輕人要QQ號,加好友。

       回到學校后,周揚會時不時收到這些山區孩子的聊天信息,他漸漸明白,對于山區的孩子而言,一個QQ號,一串數字,意味著在遙遠的地方,在大城市里,有一位關心他們的人,可以帶給他們新鮮的資訊,也可以傾聽他們的訴說。

       “這串數字,是連接他們和遠方世界的紐帶。”

       今年9月,騰訊會議向貴州21所鄉村學校捐贈了騰訊會議Rooms,搭載了騰訊會議最前沿的技術,能在不穩定的網絡環境里保持流暢,還能依靠內置的天籟語音模組,識別幾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最后一排孩子的聲音,并把它們傳到云端課堂遙遠的另一側。

       對于山區師生來說,一個號碼,就是一個連接外部世界的窗口。

       透過一臺互動大屏,全班人都可以和遠方的老師一起上課,不僅可以清晰流暢地看見彼此,聽見彼此,也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和千里之外的世界奇妙地連接在一起。



▲孩子們通過互動大屏上遠程課

       李衛東說,親眼看看大城市的老師是怎么上課的,向他們提問,這讓全班同學都覺得很新奇,也很興奮。

       事實上,早在2009年騰訊就曾與真愛夢想合作建設過“夢想中心”,而這一次,他們直接利用技術,架起了一座空中橋梁。

       對周揚而言,從當年的QQ號,到現在的會議號,技術在進步,連接的價值卻始終如一。

       現在,東部地區的老師可以無障礙地為西部山區的孩子上一堂面對面課程,還被用于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培訓,它甚至被用來開遠程的家長會。

       隨著設施的完善和科技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遠程設備被投入教育行業。技術下沉正在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幫助教育普惠真正在偏遠的鄉村落地。

       大山外面的世界

       九年級的李衛東很快就要初中畢業。他不再急著去遠方打工,而是想留在老家,在學校里安心把書念完,考個好大學。

       現在,他的夢想不再是打工,而是要做一名老師,成為能改變別人的那種人。



▲李衛東逐漸燃起對學習的熱情

       陳昌敏也很快就要到退休的年紀,她還想多干幾年, “抓住”身邊那些留守兒童,就像“抓住”李衛東一樣。

       “我想讓他們回到學校來,有一個算一個”,陳昌敏說。

       最新公開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我國共有約700萬名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背后,是空心化的鄉村社會,和日漸虛無的精神世界。這些孩子向往遠方,卻又不了解遠方;渴望上學,卻又急需幫助。

       幸運的是,隨著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發展,幫助山區的留守兒童架起了一座橋梁,讓這里的年輕人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打開自己的內心。

       他們的未來或許仍在遠方,但路途會更加溫暖。

       這不是一個人的遠方,而是一群人的遠方。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