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學校發的科普教材,我明白了應該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種類多多益善,不能偏食。在購買零食的時候,要看它的生產日期和營養成分表,糖分過高,脂肪含量過高,鈉含量過高的零食,盡量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均衡飲食習慣,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健康。”
“今天學校發了有關零食知識的科普書,我看了很多,我知道了其實只要飯前2小時吃完零食是不會影響吃飯的,因為媽媽一直覺得我吃完零食后再吃飯是不好的習慣,今天我就告訴了媽媽這個問題,她也明白了。 ”
課堂上,袁同學和張同學正在向大家分享他們學習后的對于零食的態度和心得。其他的同學也都紛紛表示贊同的說,“爸爸媽媽總是不讓我們吃零食,他們說所有的零食都是不好的,不利于我們長身體,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就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吃對零食,也是對身體好的。”
正在進行的是上海松江區方塔小學兒童科學零食主題科普教育課程——《哪種零食爸媽能同意》。整套課程是由“童食健康”兒童科學零食項目打造,包含了教案、教學課件在內的專家視頻科普課,助力學校教師為學生開展營養健康科普教育。2021年,這樣的科普課程已經陸續在40所小學展開。
為了幫助廣大家庭和兒童正確認識零食,引導兒童養成一個正確的飲食觀和健康觀,科學合理地選擇和食用零食,上海來伊份公益基金會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發起“全國兒童食品安全與健康守護行動”——“童食健康”兒童科學零食項目,旨在面向兒童及其家庭,開展以零食的科學認知和選擇為主要科普內容,提升廣大兒童和家庭的營養健康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各項活動,預計3年將有150余萬兒童及家庭受益。
為能更好地服務兒童、家庭和社會,推動項目科學、創新與發展,項目啟動之初即召開了專家交流會,活動集結了食品與營養健康、兒童教育、文學、出版、公益等領域的20余位專家,為項目專業性、準確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把關,打造科學的兒童零食科普知識體系大綱,為項目的科普內容產出提供依據。
“童食健康”兒童科學零食項目以創新的科普內容形式,打造出一系列內容豐富的科普教育材料。項目面向56所學校兒童捐贈24000本《你好,零食》互動小百科、23100套“童食健康”背包、8100個科學零食主題科普桌游盒子、40套零食主題科普海報、40場零食主題科普課程,并向709所學校發放電子教育資源包。此外,項目還特別打造了兒童話劇《包裝上的學問》。
超過95%的受訪兒童表示通過本次活動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零食相關知識,學習到了零食的營養、生產、選擇。活動不僅提高了他們對于零食的甄別能力,還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意識。
在一項面向800余位參與活動的兒童家長進行的調研數據顯示,有78.4%的家長表示孩子給自己分享了他們學到的食品知識。項目計劃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將食品安全與健康的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樹立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觀念,培養科學飲食習慣。
未來,希望在“童食健康”兒童科學零食項目的影響下,更多的孩子可以掌握飲食健康知識,提升健康與科學素養,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