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互聯網時代新職種,消弭“殘健”之間就業鴻溝
2022-03-02來源:新京報


殘疾人茶藝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供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助殘就業向來是幫助殘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的重要途徑。據統計,近十年來,中國殘疾人就業總體規模與結構趨于穩定,新增殘疾人就業人數每年保持在30萬人以上。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文創就業、遠程居家就業等新職種紛紛出現,為殘疾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和發展空間。

  “互聯網+”時代下的居家就業

  上午9點,李麗(化名)準時坐在電腦前接聽電話,用筆抄寫一遍將執行的任務,并在重點的地方做好標記。在普通人看來,這是再尋常不過的工作,對李麗而言卻得之不易。李麗家住北京市平谷區,是一位因病致殘的二級肢體類殘疾人,行動不便,雙手變形,曾嘗試做過很多工作,但大多都不穩定,直到4年前才有了一份居家就業的穩定工作。目前,她還在宜生無憂擔任兼職電話外呼員,一周最多能有500元的收入。

  對殘疾人來說,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除了生活保障,還意味著自信、充實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2020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城鄉持證殘疾人新增就業38.1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13.2萬人,農村新增就業24.9萬人。全國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為861.7萬人,其中靈活就業(含社區、居家就業)238.8萬人。互聯網時代,殘疾人更需要靈活新型的就業方式。早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殘疾人就業促進“十三五”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指出“加大對‘互聯網+’就業、居家就業、靈活就業等適合殘疾人的新就業形態的扶持力度”“鼓勵引導各類互聯網企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或以眾包服務等方式,幫助殘疾人網絡就業”。

  為李麗提供這份“電話外呼員”工作的宜生無憂,是目前國內首創、規模最大的“互聯網+”殘疾人就業平臺之一,而她已經任職約4年的企業,也由該平臺搭線簽約。據了解,宜生無憂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推動并幫助企業按比例雇傭殘疾人就業,目前已與京東、北汽集團、融創集團、富力集團等5000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助殘就業合作,幫助1.6萬余名殘疾人實現就業,每年為殘疾人創造數億元收入。

  北京宜生無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周敏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模式下殘疾人由于行動、交流等限制導致的居家就業困難,使更多殘疾人獲得了公平就業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殘健”之間的就業鴻溝。他認為,在過去,出行不便是限制殘疾人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聯網的發展恰恰解除了這一限制,即時通訊、在線辦公、遠程培訓等技術的出現為殘疾人創造了無障礙的工作環境。

  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時代,還可以開辟一些新的崗位。比如,北京一家停車場電子管理企業,需要職員長期坐在電腦前監測數據,重復枯燥,晉升空間有限,因此流失率很高,企業經常面臨招聘難題。“一些殘疾人士其實非常適合這項工作,唯一的短板就是,如果招聘殘疾人,企業需要投入一筆資金改造辦公環境和安全設施。”據介紹,宜生無憂開發出一套居家辦公的云端技術,并為殘疾人提供技術培訓和支持,在停車管理平臺做遠程車牌審核工作,每天9點半開始,中午休息兩個小時,5點下班,在家里的電腦前就可以完成。周敏還表示,李麗擔任的“電話外呼員”,正是疫情期間平臺聯合數家互聯網企業開發的殘疾人居家新崗位,通過考核的應聘者每天收入能達到200元至300元,業績優秀的能夠達到萬元。

  引導企業為殘疾人提供網絡眾包崗位,實現遠程居家就業,正是互聯網時代殘疾人就業的新模式。周敏指出,殘疾人正在逐漸從生產型崗位向服務型崗位發展,“除了遠程居家電話外呼崗位,平臺上還開發了數十種創新就業扶貧崗位,如微信營銷員、內容審核員等,以滿足殘疾人的多元化需求。”

  動漫、烘焙,新職種帶來更多選擇

  前不久,一組《禮贊冬奧會》系列漫像受到關注,令人意外的是,作者蘭珍妮是一位聽障漫畫師,她在2020東京奧運會期間創作的《漫畫奧運·中國榮耀》系列漫畫,累計點擊量近3億次。另外一組引發關注的《荔枝花開,中國驕傲》東京殘奧會冠軍系列漫畫像的作者丁姣也是一位殘疾人漫畫師。這兩位漫畫師都是山東世博華創動漫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博動漫”)的員工。蘭珍妮1歲時因病致聾,自幼學習繪畫,9年前入職世博動漫,如今已成立“荔枝花開”蘭珍妮國畫工作室。丁姣是一名90后漫畫師,因脊柱血管瘤疾病落下腿部殘疾,大學畢業后加入世博動漫,現在是動漫制作中心前期部部長。目前該公司所有員工中,殘疾人約占10%。世博動漫董事長王振華回憶,2005年他在一次動漫原創大賽中發現一名獲獎者是聽障學生,“小姑娘很有才華,但找不到工作,靠打工每月只能賺幾百元。”后來這位聽障小女孩成了公司第一位殘疾人員工。

  文化藝術不僅是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參與并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也是殘疾人實現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019年,中國殘聯選取了30個省市的70家殘疾人文創就業機構,認定為首批全國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2021年再次認定102家第二批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帶動更多殘疾人實現文化創業就業。

  丁姣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趕上了特別好的時代,適合殘疾人就業的職業種類越來越多。”這些年,隨著融合教育的持續深化,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年輕人掌握的技能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盲人按摩,還涉及動漫、烘焙、茶藝、寵物美容等。

  據統計,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其中有25023名殘疾人畢業生。周敏坦言,大專以上學歷的殘疾人在找工作時更具優勢,“國家為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吸納殘疾人大學生,IT專業非常受歡迎。”記者從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就業服務指導中心獲悉,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了“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基本形成,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的就業主要目標。此外,隨著社會發展,依托不同領域衍生的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越來越豐富,例如以殘疾人主播為代表的互聯網類;以茶藝師、寵物美容師為代表的服務行業;以無人機操控、網絡信息安全、物聯網開發應用等著眼“中國制造2025”行動戰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新職種,均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新型就業方式更需政策保障

  王振華在談及雇傭殘疾人員工時常常會提到,“上班第一天,我會和他們一起制定未來的職業規劃。”在他看來,讓殘疾人實現高質量、高層次就業,不僅僅是提供一份穩定的崗位,更應該讓殘疾人員工在企業內部能獲得長遠發展和晉升,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認同。比如,世博動漫在省市殘聯指導下,與濟南市槐蔭區殘聯共同打造的“荔枝花開”項目,會為優秀殘疾人文創人才建立工作室,打造出自己的IP,帶動更多人進入工作室接受培訓。王振華介紹,蘭珍妮、丁姣等漫畫師都會利用業余時間,承擔“荔枝花開”教學任務,她們培訓的殘疾人學員中,有的開啟了自己畫室,有的進入了平面公司工作。他坦言,殘疾人的文創就業模式還是一個新事物,在企業層面如何落地、推廣,仍需更多政府支持。“比如,‘荔枝花開’項目已經從山東濟南逐漸向全國推進,進入蘭州、西安、鄭州等地,能否獲得當地文創企業的認同,當地政府助殘政策的執行力度將起到重要作用。”

  楊陽(化名)曾參與過多個殘疾人就職培訓項目,她認為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還沒有做好接納殘疾人員工的準備,更多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提供一個崗位,無法給他們提供合理便利,“包括支持殘疾人就業的工作環境、便利設施以及相關管理條例。”據她介紹,部分殘疾人就業之后,難以獲得長遠的職業規劃,“他們可能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很多年,薪水或可以養家糊口,但無法激發積極性,實現更大的價值。”她指出,企業雇傭殘疾人不應該只是關愛和援助,更應該營造一個并不特殊的工作氛圍和公平的晉升平臺,“對企業而言,這并不容易做到,需要專業指導。據我所知,國際上很多殘障人就業幫扶機構的重點恰恰就是培訓企業。”實際上,很多企業都在積極探索雇傭殘疾人的最佳方案和細則。比如,萬豪國際集團在中國雇有1100多名殘疾人員工,并按照每年10%的增長率增加殘疾人員工數量,集團安排專人一對一輔導殘疾人員工的上崗培訓,提供公平競爭的晉升機制。另外,據希爾頓酒店集團介紹,在雇傭殘疾人方面,公司會根據他們的特點安排工作,不做特殊照顧,避免有不適心理,此前還有一位聽障員工獲得集團重要獎項“首席執行官陽光與溫暖獎”。

  根據國家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周敏坦言,目前殘疾人就業較大的困難主要還是因為存在雙方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情況,企業與殘疾人之間很難建立信任。“這主要是企業缺乏對殘疾人能力的了解,難以提供匹配的職位,同時對殘疾人的管理經驗及無障礙辦公條件不足,部分企業還對殘疾人存在勞動糾紛難處理、易發生工傷事故等一系列雇傭風險問題懷有顧慮。”周敏指出,隨著提供殘疾人服務的社會第三方企業的逐步成熟,可以為企業雇傭殘疾人提供更為專業的信息庫、培訓及相關產品,未來殘疾人就業的渠道會更為流暢,發展空間也將更廣闊。

  另外,在周敏看來,近年來殘疾人就業形式逐漸豐富多樣,形成以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就業創業為主等多種就業形式,基本建成以政府為主導、殘聯為主體、社會環境協同的社會保障機制。“但是,基于互聯網背景的居家就業仍屬于新型就業方式,國家層面的立法以及政策保障尚不健全。因此,希望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健全殘疾人互聯網就業政策,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做到‘有法可依’。”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