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新昌鄉村 項菁 攝
中新網紹興5月4日電(項菁)浙江省邁向共同富裕的路上,鄉賢是重要力量,產才、愛才的“名士鄉”紹興市尤為明顯。
紹興自古英才輩出,孕育了大禹、王羲之、秋瑾、魯迅等名士大家,而今,一批批青年鄉賢或返鄉創業,盤活鄉村沉睡的資源,或返鄉參與基層治理,情系家鄉服務為民……一抹抹鄉愁正在撬動鄉村共富路。
環抱綠水青山 興旺特色產業
群山環繞,綠意盎然,穿巖十九峰附近,紹興市新昌縣東茗鄉金山村海拔300多米山坡上,100余畝小番薯苗長勢良好。
“這里的氣候、土壤、環境等非常適合小番薯的生長,我們正在番薯基地旁邊建設適宜親子參與的休閑項目,希望進一步帶動鄉村旅游。”陳祖堂是新昌返鄉青年,受鄉村風光吸引,“跨界”到金山村投資創業。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2020年,從事電商行業17年的趙斌鋒回金山村當起了書記,他介紹,為讓鄉村活起來,一年多來村里通過招商引進6個青年人才創業項目,如今已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100萬元。
為讓共富活水涌進田間地頭,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的“90后”王園園通過學以致用,返鄉創業,投身上虞農業農村發展。如今,她創辦的南野農莊內種植了水蜜桃多個優良品種,深受上虞及周邊地區民眾的歡迎。
作為一名奮斗在農業一線的青年農創客,王園園積極團結身邊的青年群體,在2016年組織成立“江南農小二”,聯合上虞農業創業青年舉辦農夫市集,帶動了30多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銷售。2017年,她牽頭成立上虞區新農人聯盟,吸引“有知識、懂科技、會經營”的“80后”“90后”新農人來到農村,為家鄉農業發展引入新理念、新載體、新機遇……
“未來,農業一定會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一定會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也一定會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王園園如是說。
綠水青山吸引青年返鄉,同樣,鄉村也是青年施展才華、追逐夢想的沃土。
諸暨山下湖鎮是中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加工、交易基地,珍珠產業興旺。連日來,諸暨市新聯會會員、“90后”青年何殷雷每天上午都會出現在珍珠電商直播間,開始新一天的直播“帶貨”。
2016年,何殷雷所在的山下湖珍珠小鎮青年創業創新促進會成立,恰逢電商直播興起之時,他作為青年代表,不僅敏銳嗅到商機,還發動青年返鄉創業、帶動行業發展。
如今,除了自己在網上銷售珍珠飾品,他還為周邊50多戶電商提供珍珠等貨源,帶動數家傳統實體商戶走上電商之路。
諸暨市新聯會會員、“90后”青年何殷雷正在直播帶貨 楊佳娜 攝
參與基層治理 讓村民感知共富
共同富裕不僅包括物質富裕,還涉及文化、生態、治理、精神等各個領域,涵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
如基層治理事關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大局。在紹興地區,鄉賢亦參與其中。
為凝聚鄉賢力量,回山鎮于2015年創新建設了鄉賢參事會平臺,至今已成功吸引回歸鄉賢260人。其中,當地以“回山老娘舅”隊伍為載體,發揮鄉賢調解優勢,引領文明鄉風。
在該鎮,常常出現鄉賢現身說法,為村民開展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場景。據了解,當地通過“回山老娘舅”帶頭,責任領導、責任干部、責任村聯動,讓村民逐漸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慣,有效預防矛盾糾紛發生。
今年以來,“回山老娘舅”矛盾糾紛調解團參與化解矛盾糾紛5次,成功調解5起,調處成功率達100%。
良好的基層治理氛圍離不開法治化思維。2021年,在“回山老娘舅”品牌基礎上,該鎮設立鄉賢依法自治工作站,建設4個共享法庭村級站點,同步選取具有法律特長和法律從業經驗的人員組成依法自治工作組,開展普法宣傳、未成年人保護等6項工作,引導村民在法治軌道上主張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
濃濃鄉情報桑梓。在基層鄉村,因為鄉愁鄉情,鄉賢們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讓民眾切身感知共富夢。
“人多的時候,不管到幾點,詹醫師都會把病人全部看完。”在諸暨市人民醫院醫共體山下湖分院一樓專家門診室外,正在排隊就診的一位女士說。
詹利永在詹家峧村長大,醫科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外科臨床工作。談及回鄉坐診的緣由,他解釋,在村里,鄉親們都知道他是杭州醫院的醫生。只要一回到老家,有點小病小痛的村民都會找上門來,請他瞧瞧。
久而久之,其父母家就成為他免費義診的服務點,每月探望父母的日子成了義診日。2010年,在詹家峧村兩委會的支持下,詹利永在村辦公樓里設立了醫療便民服務點。2017年,義診地點換到醫院內,義診時間固定在每月的首個周日。
三換義診地點,詹利永卻始終堅持:不限號,不收專家門診費。他說:“鄉里鄉親,能幫一個是一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