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位學子都交出一份自己滿意的“入世初答卷”。
6月6日,北京豐臺管控區考生帶著行李陸續走進自己的房間。新京報記者 陶冉 通訊員 徐偉 攝
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日。在每一年的重要時間刻度上,恐怕沒有哪個日子能比高考日更牽動人心。
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共1193萬人。盡管上海等地已明確高考延期,但放眼全國仍有千萬之眾同步進入不同的考點、考場。這個夏天,灼熱的,依然是青春學子以及他們家人的心。
這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答對。以此為分界線,往日的你將成未成,荷角初露;往后的你終于長成,青春逼人。而高考,是一次開始,也是一種告別,更是一個儀式。所有所有的可能,經由這個節點,滋蔓生發,無限生機。
很多人在很多年以后,都會回憶當時的高考,每當這個時候,業已消逝的青春,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泛起波瀾。人生不可逆,但并不妨礙我們頻頻回首致意,而惟有傾力去拼,把握當下,庶幾才能減少日后歲月的遺憾。
你的所有努力,都會成為人生道路上色彩斑斕的小石子,托舉著,也引領著,一個少年不斷展開更靈動的畫卷。我們的時代,也會因為每一個個體的靈動而變得愈加豐盈、更加精彩。
這是一次特殊的大考。受全國三月份以來散發疫情的影響,今年的考生面臨著與往年不同的課題。發給你們的考卷之上,或許仍然是你們胸有成竹的各種知識點,而在考卷之外,一張更嚴峻的現實考卷早已鋪就,這些日子,考生、家長、老師,一直都在應答。
困難顯而易見,壓力感同身受。以北京市為例,今年全市18個考區,共設常規考點99個、常規考場1714個、備用考場321個,設置備用考點55個。這也意味著,用于應對疫情等突發情況的備用考點占到常規考點的5成多,備用考場占到常規考場的近2成。
當下,全社會都行動起來,一邊全力應對疫情,嚴格按照相關防范規定抓好落實,確保考生滿足考試防疫相關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以人性化措施,讓每名考生應考盡考。
這也是一次注定會考出精彩的人生經歷。組織者自然精細精準,務求照顧好每一個考生。在北京,涉疫考生“一類一策”,封管控區考生“吃住行考”一體化溫馨服務已經落實。
細節是會說話的,細節是記錄歷史的,所有這些細節,無疑為今年的考生編織起了一張安心應考的大網。
而在社會層面,同樣信心滿滿。今年高考前夕,上海一位考生的媽媽在給孩子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加油鼓勁: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屬于他們的“不易”,沒有什么可抱怨的。
是的,對于高考而言,疫情這道加試題,本身就是一種考驗和磨礪,青春也會因此有了不一樣的顏色。一個人的一生,總會遭遇一些事情,惟有直面困難,勇往直前,才是正確的姿勢。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新時代青年就應該以筆為劍,胸懷天下,在波瀾壯闊的人生征程上,鐫刻下自己的堅實足印,收獲屬于自己也屬于時代的精彩。
高考來了,愿每一位學子心底有溫度、筆下有力量、眼前有山河,交出一份自己滿意的“入世初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