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吳冠男副主任醫師在大地村為村民陳寶林進行“小針刀”治療。 張興龍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題:京郊山區義診:鄉村百姓的健康不會落下
中新網記者 李晗雪
北京懷柔長哨營滿族鄉(以下簡稱“長哨營鄉”)大地村,7日迎來了幾位從北京市三甲醫院來義診的專家。一大早,他們借村委會的圓桌開始接診。來看病的村民很快在桌旁圍成一圈,聽醫生給人講解疾病和注意事項。
7月7日,陳東曉醫生在大地村為村民診脈。 張興龍 攝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村民陳寶林排進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脊柱一科副主任醫師吳冠男的問診隊伍。他右手活動受限,舉起來摸不著后腦勺。
“怕不怕?我馬上給你‘打一針’。”通過幾個動作摸清陳寶林的病情所后,吳冠男準備用“小針刀”為他治療。這種介于手術與非手術之間、十分簡易的治療方式,能立即緩解肢體脹痛、活動受限的癥狀。陳寶林二話不說撩起袖子,吳冠男拿記號筆在他肩上戳上一個記號,隨即用小針刀利落扎入,然后向各個方向輕輕轉動,不時問陳寶林疼不疼。正中痛點的陳寶林緊皺著眼睛,但沒多會兒吳冠男已將小針刀拔出,再讓陳寶林慢慢試著用右手摸后腦勺,這下卻能夠著了。“一下輕松了!”陳寶林左手舉起大拇指。
7月7日,大地村一位腿腳不便的村民(右)在親友攙扶下來到村委會接受義診。 張興龍 攝
當天,由中央統戰部、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指導,北京同心共鑄公益基金會主辦的“同心向黨·共鑄明天——2022同心·共鑄中國心走進北部山區”活動在長哨營鄉啟動。來自北京24家三甲醫院基金項目負責人與長哨營鄉24個行政村簽署專項健康基金及幫扶協議,由此開展“三甲幫三農”的精準結對定向幫扶。
簽約儀式后,各大醫院的醫生走進村莊,開展為期一至兩天的義診。負責大地村義診的還有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陳東曉、清華大學附屬北京市垂楊柳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鄧春霞等。
一些腿腳不便的村民,也由親友攙扶著來到村委會看病。
大地村雖屬北京,但深處北部山區,到懷柔醫院看病,要乘2小時公交車,并不方便。出現病痛,村民們自覺不算嚴重,就不去醫院,有時就會耽誤治療。一位村民手指被石頭砸變形,吳冠男看后發現,肌腱已斷且超過一個月,無法再用手術修復。如果當時受傷后馬上就醫,本可修復正常。
7月7日,“同心向黨·共鑄明天——2022同心·共鑄中國心走進北部山區”活動在北京懷柔長哨營鄉啟動。 張興龍 攝
另一位村民田淑云,也是當天去了義診,才知兩個手指疼是頸椎病變壓迫神經所致。“(去醫院)路比較遠,有疫情也麻煩,就沒去,扛著,一直能扛就扛。農村不比得人家城里(看病)近。”田淑云說:“今天醫生來了,才找著原因。”醫生還在處方單上為她寫下了之后一定要去醫院做的檢查。
陳東曉醫生一側,許多病人絮絮叨叨說起自己胸悶、犯糊涂、沒食欲等癥狀,徐大夫耐心傾聽,溫和提醒:“要關注自己犯困的情況”“按說明書吃藥”“如果出現胳膊腿、說話不利落,趕緊去醫院”“你肝功能不好,肯定容易沒有食欲,要做些檢查,我給你寫上”。大夫沒有一點不耐煩,倒是后面排隊的村民等不及了。
村民劉清文清清瘦瘦又留著花白胡子,看起來有點“仙風道骨”。他愛喝酒,徐東曉嚴正提醒,一定要戒酒,要復查肝功能。拿著處方單走出來,劉清文說:“特別感謝,醫生解釋得挺周到,該去看哪科什么的。人家來山區,把咱們的毛病看出來,不容易。”
傍晚時分,陳東曉為最后一位來看診的村民現場扎完針灸,當天的義診才告一段落。
“很多老百姓還是知道不舒服就該去就醫,比我想象的好很多。”陳東曉說,但發現很多病人沒有留存病歷與檢查報告的意識,當天一直在就此反復提醒。“總體來說,大家健康意識還不錯。”
他說,過去已參與不少扶貧義診的活動,看到有些農村老百姓就醫困難或舍不得花錢看病,導致小病耽誤成大病,非常遺憾。因此,他一直積極參加義診活動,希望減少這樣的情況。
7月7日,吳冠男副主任醫師在大地村為村民陳寶林進行“小針刀”治療。 張興龍 攝
當天義診中,吳冠男給病患教授了不少活動肢體的保健動作,并實施了數次“小針刀”,不僅得到病人好評,旁觀者也直嘆神奇。但他提醒,小針刀不能治根,病人還需及時去醫院做完整的檢查、治療。
他表示,在健康意識、生活習慣上,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向村民宣教,山區發展的路還很長。“我盡量多教一教,告訴他們一些方法,能解決的盡快解決。”吳冠男說,為山區人民服務,感覺挺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