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啟
好一番困窘折騰,無錫學院商學院畢業生姜永琦(化名)的去向終于定下來了。姜永琦報名參加了江蘇省大學生鄉村振興計劃,憑借在校期間的突出表現成功入選,將赴無錫市錫山區參與志愿服務工作。今年畢業生群體中還有不少“姜永琦”,他們來自困難家庭,大學4年成績優異,能力突出,但由于考研失利錯失招聘黃金期,陷入了就業差、就業難的困境中。(7月14日《中國青年報》)
一些畢業生考研失利后陷入就業困境,已成為一個亟須破解的特殊難題。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把考研作為畢業后的出路,其中有相當比例的考研生是在考研失利后才開始擇業,而此時已經過了應屆畢業生擇業的黃金期,他們也就成為應屆畢業生中就業十分困難的群體。
破解這一問題,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考研規劃,不能都擠上“考研獨木橋”;對于選擇考研的學生,也不能“破釜沉舟”,以斷掉自己就業后路的方式逼自己考研“上岸”,而需要在準備考研的同時,規劃自己的擇業與就業。
今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57萬,根據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研生中有330多萬考研失利。其中,有一部分考生會準備再次考研,但就業會是大部分考生面臨的現實選擇。哪怕就是準備再次考研的學生,也需要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而不是完全依靠家庭的經濟支持。
這部分學生的就業是十分困難的。一方面,受“應試考研”影響,不少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就圍繞考研進行大學學習,對非考研科目的學習以及素質培養并不重視,這些學生缺乏一定的就業競爭能力。另一方面,相當部分準備考研的應屆學生,在研究生考試結束之前都沒有進行擇業準備,而是在考試結束,甚至在公布分數知道自己落榜后,才無奈地開始準備擇業。
我國有的地方本科院校,有超過90%的畢業生都準備考研,可最終能考上的,只有10%左右,未能上岸的這80%都匆忙就業。于是,整個學校的就業工作壓力很大,而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普遍不佳。避免考研失利、“優秀生”變就業困難戶,需要高校有合理的辦學定位,有對學生科學的生涯發展指導,而學生也不能盲目考研,要有結合自身能力,考慮未來職業發展的理性規劃。
地方本科院校要有合理的辦學定位,并基于辦學定位給學生完整的本科教育,這既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的需要,也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需要。我國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辦學,而不能以升學為導向,助長“全民考研”,加劇考研“高考化”。高校要清醒地認識到,應屆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出路是就業,不能只追求最多20%~30%的學生考研成功,而不考慮學生整體的就業競爭力。
在考研不成功后再倉促擇業,這也表明學校沒有對學生進行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事實上,準備升學和準備就業,兩者是并行不悖的。學生在考研的同時進行擇業、就業準備,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的人才需求,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和發展定位,分析考研是不是適合自己。
對于那些在認真分析自我后,堅定選擇考研的學生來說,這也是有利于他們考研以及今后的學業發展規劃。而認為自己更適合就業的學生,則不應再盲目考研,而是把握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