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別鬧了,給你手機玩玩。”
許大爺邊說邊把手機拿給一旁哭鬧的孫子,孫子對著熟練操作了一番,原本抽泣的嘴角也在短視頻聲響中開始上揚。
看孫子安靜下來,許大爺轉身繼續忙碌著院中的雜活兒。
這是網友前不久回老家看到的一幕,許大爺是自家鄰居,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務工,許大爺老兩口照看著孫兒。
那天傍晚,他見許大爺收拾院里的小菜地,就順手過來幫下忙,沒一會兒,孫子哭嚷著從屋里跑出來,吵著爺爺要見媽媽。
許大爺猜到孩子可能因為學習跟許大媽鬧了別扭,哄了一陣也沒哄好,便使出了這招“必殺技”。
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網友卻覺得不該如此,告訴許大爺還是得想想別的哄娃方法,用手機哄孩子不是長久之策。
許大爺嘆了口氣:“現在哪個小孩不玩,想管也管不住。”
這話不長,卻帶著一連串的無奈。
網友想起,回家的列車上,有孩子看了將近一路動畫片;在村頭活動廣場,有三五成群的孩子用一些網絡流行詞“對暗號”找隊友;在某戶村民的家門口,兩個孩子正坐在門前組隊打手游......
想到這些,他不禁害怕起來,于是在社交平臺發帖,稱:
大家有沒有感覺現在手機正在吞噬留守在農村的小孩?
在網友你一言我一語的評論中,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深入,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已經被改變,
如今,他們面對的不再是傳統的鄉村生活,而是一個嶄新的互聯網空間。
而在此環境之下,沉迷于手機世界的孩子,遠不止網友看到提到的這些。
留守孩子的童年,正在被手機吞噬
得益于中國網絡建設的不斷完善,未成年人群體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
這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在手機使用時長、沉迷程度等方面尤為突出。
今年年初,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發布了一則《農村留守兒童手機沉迷問題調查與對策建議》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農村留守兒童中,有四成留守兒童有專屬手機,一半留守兒童使用長輩的手機。67.3%的家長認為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21.3%的家長認為孩子嚴重沉迷手機,且情況十分嚴重。
報告中的數據雖然極為醒目,但并沒讓公眾為之震驚,因為關于留守兒童沉迷手機的問題存在已久,報告中所述的種種,于很多人而言,可能就是日常生活的再現。
留守兒童被手機“綁架”的現象之所以普遍而深刻,與其生活的特殊性密不可分。
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忙碌,孩子或跟隨爺爺奶奶或獨立生活又或寄宿學校,但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與父母進行聯系,而一部手機剛好可以滿足日常的視頻通話、紅包轉賬、照片分享等需求。
由此,孩子們使用手機的機會大大增加。
同時,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對不能陪伴左右的孩子心懷愧疚,對其要求想法也都盡全力滿足,即便明知是錯,也只是簡單提醒。
而手機中令人著迷的虛擬世界又豈是遠隔千里外的簡單提醒就能脫身抽離。
即便有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多時候,老人面對沉浸其中的孩子也只能無奈攤手。
另外,在疫情時期,居家網課成為常態化,本身缺乏父母監管的基礎上又脫離了學校老師的監督,手機與其說用來學習,不如說是用來娛樂的。
多種因素折疊下,留守兒童從手機上癮中全身而退,變得更加困難。
沉溺手機的背后,是對完整愛的渴望
當留守兒童沉迷手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當越來越多人為這個問題尋求解決之法時,卻不料,這個問題卻成為個別網友刷優越感的存在:
“我孩子放假后事情多得很,根本沒空玩手機,還得看孩子的自覺性決定他是不是學習的材料。”
“沒見過什么世面,也就會玩個手機了。”
......
洋洋灑灑的幾句話,把人看得生疼。
他們也想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去上藝術興趣班、去參加各類大賽活動、去名山大川研學體驗,他們也想忙碌得沒有時間看手機,他們也想去見識下網友口中所謂的世面。
但現實是,即便如今生活條件與往昔相比有了巨大飛躍,但對于不少留守兒童家庭而言,實現起來仍有一定距離。
于是,更多時候,他們只能透過那方小小的屏幕去了解從未見過的東西。
或許久而久之,他們開始有了“網癮”。
但歸根結底,這不是他們的錯,更不是被拿來凸顯自身優越感的存在。
面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除了要看到這一現象本身外,更需要看到孩子們沉溺其中的原因。
據2022年中國留守兒童數據統計分析顯示,目前我國不滿16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近九成由(外)祖父母撫養,還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
于他們而言,有關家庭的幸福與快樂,是種極大的奢侈,為了逃避這種情感的落差,他們逐漸沉醉在可以了解新鮮事物的手機中。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那一個個捧著手機看似入迷的孩子,又何嘗不是把對父母的想念換了種形式,在網絡世界中尋求安撫。
想到廣而告之曾拍攝的一支公益廣告——《請給留守兒童一份完整的愛》。
廣而告之公益廣告《請給留守兒童一份完整的愛》
視頻中,男孩放學后看著同學紛紛被父母接走,而自己卻只能獨身走向回家的小路,回家后也不閑著,開始了鋤地、拔牛草、生火做飯......
好不容易有空,和家中小狗玩得正盡興,又看到別人家的媽媽從外地回家,他又陷入了沒落。
他知道,爸媽是為了掙錢是為了給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才遠走他鄉,但他并不希望這樣。
視頻最后,男孩終于露出了純真的笑容,因為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一家三口走在那條放學的小路上,他也終于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只要你們在我身邊,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支公益廣告播出后,曾感動了無數人,尤其是外出務工的父母,直到今天,當這支視頻再次出現人們視野,從網友留言的評論區中,我們依然能看到滿滿的感動。
留守兒童問題真的存在久矣,曾經看這支廣告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但新一代的留守兒童依然存在。
他們的生活已不再像過去拮據緊張,各個方面也有了極大改善,但他們依舊和廣告中的男孩一樣,會孤獨、會沒落、會思念、會期盼......
他們需要父母陪伴、渴望一份完整的愛,這一點一直都沒變。
回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留守兒童的成長將面臨更多方面威脅,網絡首當其中,占據第一。
網絡技術本身沒有立場,如何使用完全取決于個人。
它是幫助留守兒童突破階層的神器,也是能夠毀掉留守兒童未來的利器。
可孩子正處成長,認知尚淺,所以這其中,需要家長全身心參與。
我們要聽到孩子內心深處對于一份完整的愛的渴望,要在他們成長的每一步給予一份完整的教育。
莫讓網絡照進現實后,暗淡了孩子的前路。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33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