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帶著我的錄取通知書失聯了”
一句話,讓原本有序的開學季炸開了鍋。
一時間,無數個聲音開始發問:“什么情況?”
事件的主人是個17歲的重慶姑娘,名叫佳佳,也是今年高考大軍的一員。
成績放榜后緊接著到了志愿填報的日子,母女二人的分歧也就從這里開始。
媽媽希望她報考本地的定向師范生,而佳佳想去北京想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眼看正面拗不過媽媽,佳佳只好先按照媽媽的意思填報,再讓媽媽放心后,她轉頭去到一家網吧,偷偷修改了志愿。
就這樣,這對母女,一個期待著女兒如自己所愿留在重慶,一個則期盼著自己能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很快,七月末佳佳拿到了中戲錄取通知書,而媽媽看到錄取書后不僅沒有妥協,反而更加崩潰。
別人家金榜題名后都是歡天喜地慶祝,她們家則是聲嘶力竭地吵鬧。
之所以不讓佳佳去中戲,用媽媽的話說就是:北京太遠了,希望女兒留在重慶當一輩子老師!
8月14日,也就是中戲開學前11天,媽媽帶著女兒的錄取通知書、身份證、戶口本等關鍵證件離家出走。
只留下一張寫著“對不起”的字條。
佳佳擔心媽媽出事,開始想方設法尋找,卻從親友處得知原來只有自己和媽媽失聯了。
媽媽“失蹤”的幾天里,她聯系了中戲招生辦,搞定了無通知書入學報到事宜,但一切也沒有那么順利。
身邊沒有了媽媽的阻攔,爸爸開始了接力,他勸佳佳回學校復讀;親戚朋友也輪番上陣,他們希望佳佳聽話,能懂媽媽的良苦用心。
8月21日,失聯6天的媽媽終于回家了,但回家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歸還錄取通知書等證件,而是讓女兒還錢——從小養到大的所有錢。
第二天,佳佳稱媽媽做出了妥協,同意她去中戲上學,因為媽媽給她算了卦,是卦象顯示的。
8月25日,在萬千網友的關注下,佳佳終于來到北京入學報到。
她與媽媽的爭執也終于暫告一段落。
但看完這起事件經過的我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們憤怒、不解,我們在評論中感慨,在交流此話題時批判......
但這一切都不應該只停留在發泄的層次,佳佳媽媽的做法及其背后的思維,放眼當下,其實并非個例。
有句老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反映的是為人父母在孩子身上操不完的心。
在他們眼中孩子再大也是孩子,總擔心他們吃不好、穿不暖、走彎路、被欺負......也會忍不住打聽孩子各種事情,想著要為他們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邊界感”就會成為一個非常難把控的東西,不隨著孩子的成長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會越過邊界,把愛變成控制,對孩子造成諸多負面影響。
電視劇《小歡喜》截圖
電視劇《小歡喜》中,因為父母離婚,英子一直表現得極為乖巧,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順著媽媽意思,生怕媽媽會寒心難過。
但英子內心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她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渴望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看上去天真快樂的她,其實心里一直都在“遵從內心”和“不想讓媽媽生氣”間拉扯。
在這種拉扯中,她一次次選擇讓步,一次次包容媽媽越過邊界的掌控欲,但英子的縱容,讓媽媽的掌控欲更強了。
后來英子高考結束,媽媽果斷替她做了決定,就填報當地院校,學習自己覺得很不錯的專業。
但英子不愿意,她將一切偷偷改掉了,媽媽知道后勃然大怒,英子像只小鹿待在原地。
她離開家,只身前往理想院校所在地,這是她第一次說走就走,第一次自己做決定。
但媽媽很快找到了她,英子看到媽媽的那一刻慌忙爬上了橋頭,試圖結束生命。
可對面的媽媽依舊聲嘶力竭:“為什么就非得上南大啊!”
這一刻,壓抑在心頭的情緒終于爆發,她嘶吼著回答媽媽:
“我只想逃離你!”
電視劇《小歡喜》截圖
媽媽震驚、落淚,然后如大夢初醒。
后來,在爸爸媽媽全力支持中,英子順利進入南大就讀自己喜歡的專業。
電視劇能在鏡頭輾轉間走向大團圓的結局,可走進現實,又有多少父母能大夢初醒、悔不當初?
知名教育心理作家陳志恒曾在《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中寫道:
“孩子自出生起,便已具備讓自己過得成功快樂的能力了。父母的任務只是催化孩子將這些能力充分地展現出來,而非左右孩子如何使用這些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我們可以適當給予建議,但絕不能大包大攬,當我們為孩子橫刀立馬做決定時,孩子就被困入了“牢籠”。
知乎上曾有個提問:有沒有人知道那些從小被父母掌控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有個高贊的回答說:
“會失去自我,別說生活了,我連怎么愛自己都不會。”
這個回答引來很多類似經歷者的共鳴,在他們字里行間的感慨中,我們愈加清晰的發現父母掌控下長大的孩子,真的會失去自我,他們只會為別人而活。
他們曾是父母眼里的驕傲,是旁人眼里懂事的孩子,而現在,他們長大了,卻長成了毫無幸福感的大人。
教育要有分寸,父母要懂“放手”
別要求TA一輩子做自己的乖孩子了,因為比起乖孩子TA更想做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40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