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發現孩子偷東西,你會怎么做?
2023-09-12來源:公益中國網
14-30-43-89-136072

發現孩子偷東西,你會怎么做?

知乎上有個帖子寫道:

“發現孩子偷東西,你會怎么辦?”

看著下方多種多樣的回答,猛然想起廣而告之早年拍攝的一支公益廣告——《父母應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圖片1

廣而告之公益廣告
《父母應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截圖

廣告正是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媽媽帶女兒在超市購物,在媽媽挑選食品過程中,女孩走向另一側貨架,她看著眼前誘人的糖果,忍不住從包裝袋中取走一個。

從超市出來后,女孩雙手背后小心翼翼地跟在媽媽身后,媽媽也察覺到了女兒的異樣。

圖片2

來源:廣而告之公益廣告截圖

在一番詢問后,女孩拿出了她偷拿的糖果,媽媽沒有猶豫,帶著女兒轉身回到超市,女孩主動交出糖果,媽媽結賬付款,她撫摸著女兒腦袋,用行動給孩子上了節教育課。

圖片3
 
來源:廣而告之公益廣告截圖

在這支公益廣告中,我們注意到媽媽在發現女孩偷拿東西時,廣告畫面出現幾秒鐘暫停,繼而字幕緩緩打出:“這位母親可能有兩種做法......”

兩種做法,不外乎糾正和包庇。

字幕的猜測不光是針對這位母親,也是向天下所有父母發問。

現實生活中,我想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像廣告中的母親一樣會在發現問題后積極糾正,可能糾正的方式不是那么恰到好處。

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7歲娃偷拿同學玩具被爸爸帶至派出所、女孩偷拿800塊錢被爸爸帶到派出所“自首”......

圖片4
來源:搜狗瀏覽器截圖

這些事件被傳播至網絡后,引得諸多網友力挺,認為這才能真正將孩子拉回“正道”,是真心為了孩子好。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雖然家長教育孩子值得肯定,但直接以“偷”之名將孩子送到派出所有點過急,忽視了這種做法對孩子內心的影響。

其實,低齡孩童對“偷”這種社會行為還沒有確切的概念,他們分不清“偷”和“拿”的區別,只是單純的把想要的東西握在手里。

另據關數據顯示,60%的孩子在10歲之前有過“偷”東西的行為,剩下的40%中,還有部分家長表示并不清楚孩子是否“偷”過東西。

由此可見,“偷”對于低齡孩子來說是較為普遍的行為,并不能草率的同道德敗壞畫等號。

父母在發現孩子“偷”東西后不解、憤怒,果斷將其帶到派出所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也欠缺考慮。

畢竟在孩子心中派出所就是懲罰壞人的地方,警察叔叔是教訓壞人的英雄,而自己卻被帶到這里接受教育,心中難免會出現巨大恐慌。

若事后家長也沒進行悉心開導,那孩子將很難從自己就是壞人的想法中脫離。

想必看到這,有人就要吐槽了:簡單直接且奏效快的方法還能挑出這么多問題,干脆不痛不癢說幾句,改不了就縱容著吧。

這里的縱容,無疑是荒謬的,但現實是確實有部分家長如此行事。

在只有自己發現孩子偷東西時,他們會裝作沒有看到或是溫聲細語道“下次別拿了哦”。

在被人發現孩子偷東西時,他們又會拿出那套萬能說辭:“他還只是個孩子,至于跟個小孩計較嗎?”

此時,孩子大多會躲在父母身后,借著爸媽的“威風”,表情也愈加囂張。

父母自以為保護住了孩子,殊不知,每一次的縱容,都是致命的摧毀。

孩子會萌生出偷東西沒錯的種子,將錯誤的做法延續下去,將真正的惡一步步坐實。

圖片5

來源:圖怪獸

簡單粗暴的送派出所不可取,理不直氣也壯的縱容更不可取,那當孩子出現偷東西的行為時,究竟該怎么辦呢?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第一時間的做法很關鍵,所以我們不妨冷靜下來,科學地化解這個錯誤:

1.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后的原因

搞清楚偷東西的動機,才能從源頭“對癥下藥”。

當孩子的某一需求在父母這得不到滿足時,便會著眼其他方法,他沒有偷竊的惡意,只覺得這樣能實現自己的想法。

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及時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對于合理要求,盡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更要耐心溝通,做到以理服人。

沒有了“作案動機”,孩子自然不會萌生“偷”的想法。

2.讓孩子明白“偷”是不對的

包庇縱容及敷衍式教育不僅不會使孩子意識到錯誤,還會助長他們不良習性,因此在發現孩子偷東西后要及時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以及為什么是不對的。

告訴他們每一件東西都是有主人的,即便再喜歡沒有經過別人允許也是不能隨意亂動的,如果真的超級想要,可以嘗試購買或者其他途徑,但不經允許就拿走絕對是錯誤的。

當他們形成物品所有權的概念,就會變得愈發禮貌,不再犯此類錯誤。

3.給孩子體面改正的“臺階”

我們前面講到低齡段孩子的“偷”并非品行敗壞,所以在發現他們偷東西時,我們也不要反應過激。

直接扭送派出所、公共場合大聲呵斥、跟他人反復提及......都會損害孩子自尊,這時的認錯多半是出于害怕。

我們不妨用嚴肅的態度擺事實講道理,繼而和開頭廣告中那位媽媽一樣帶著孩子一起去面對、彌補這個錯誤,耐心的幫助他們改正。

當孩子擁有了體面改正的“臺階”,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反思,做出真正的改變。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http://www.gzjgpet.cn/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42

圖片已注明出處,獲得正規授權,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