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合格證 高考“籌碼”承重的背后
2008年10月04日 09:28:59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來源:濟南日報)
新華網太原10月4日電 題:“藝考”合格證:高考“籌碼”承重的背后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李建平、劉翔霄
2008年高考已塵埃落定。對于選擇下一年參加藝術招生考試的考生而言,經過前一階段緊張忙碌的報名,很多人的身影又出現在了各種藝術招生的培訓班里。為了獲取一張“藝考”合格證,他們將投入另外一場“前路未卜”的競爭。
“藝考”成為大學“敲門磚”
對美術并無太多興趣和積累,參加藝術考試只是因為學習成績平平,想更加容易些考取高校--近年來,隨著藝術類高等院校的擴招,“藝考”似乎成為越來越多高考生走進高校的“終南捷徑”。
資料圖片:藝考大軍蔚為壯觀。2008年2月20日,“藝考”考生在濟南舜耕會展中心展覽大廳參加考試。當日,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將考場搬進了2萬多平方米的濟南市舜耕會展中心,7000多名美術類專業考生在這里參加考試。2008年山東報名參加普通高校藝術招生的人數達到16.1萬。 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攝
以山西省為例,據教育部門統計,2008年全省報考高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4.3萬人,比2007年增加1萬多人。
在山西大學一家美術招生培訓班門前,來自山西忻州的劉燕在家人的陪同下來此報名。劉燕今年升高三,之前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在這里接受為期7個月的美術培訓后,將走上藝術招生的考場。
記者在這家培訓班了解到,像劉燕這樣無任何美術基礎、以通過藝術考試為目的的考生,占到整個培訓班的70%。除了支付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學費外,外地來的考生還要支付數額不等的食宿費用。但是他們告訴記者,家人對此都非常支持,盡管他們當中有不少來自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村家庭。
高考落榜生張迪在復讀時選擇了明年參加藝術高考。她告訴記者,如果她的藝術專業課通過了,明年她只要文化課成績稍有提高,就有望被一本院校錄取。
一位去年參加藝術考試落榜的學生告訴記者,在山東,“藝考”人數最多的時候,“臨考前連個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在真正的藝術愛好者看來,這些參加培訓的學生是“披著內行外衣的外行”。自幼學習雙簧、曾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名次的嚴鍇說:“在考試的重壓之下,這種靠短時間狠練、臨時上戰場的做法,容易使學生對藝術產生反感,對藝術本身也是一種褻瀆?!?
資料圖片:2月20日,“藝考”考生在濟南舜耕會展中心展覽大廳參加考試。當日,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將考場搬進了2萬多平方米的濟南市舜耕會展中心,7000多名美術類專業考生在這里參加考試。2008年山東報名參加普通高校藝術招生的人數達到16.1萬。 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攝
“黑畫室”背后隱藏暴利
想要速成,就得參加以應試為目的的培訓班。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下,眾多良莠不齊的培訓班應運而生。
走進山西大學附近的許西街,相隔不遠就會看到一家高考藝術培訓班。當記者要求看辦學資格證件時,這些培訓班多數不能提供。
不少培訓班就設在條件簡陋的旅館里,學生們在美容美發店和餐館樓上學習。在“生意好”的培訓班“教室”里,記者看到每個學生人均占地面積不到1平方米,人人站立,支個畫板,除此再無余地。
條件雖簡陋,收費卻不含糊。每月800元到1600元不等。有些“資質較深”的長期班收費在1.5萬元左右,并且要求一次交清。一個培訓班學生少則數十人,多的達到200人。
幾個月的速成培訓,真的就能與有著良好根基的藝術特長生形成競爭優勢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幾乎每一家培訓班都能拿出自己的歷年學生成績,并稱進入某藝術院校的考生也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只要認真學就能通過。
資料圖片:考生在參加美術考試(新華社記者李健 攝)
然而這些慕名而來的學生和家長并不清楚,很多培訓班的主辦者和教學者并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硬氣”。記者采訪發現,為招徠生源,不少培訓班打出某某名師主教的招牌,而實際授課中,“名師”只是掛個頭銜或者露個臉就消失不見,大部分課程是由在校的藝術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負責。
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胡建鋒將“黑畫室”種種騙局歸納如下:進行“保證學生專業考試合格”或“升學率達到百分之百”等虛假宣傳;打出“中榜考生”學籍所在地學校老師推薦名義;用低學費的幌子誘騙學生;“小班授課,一對一輔導”;“高考評卷教師”親自授課;與招生學校關系熟,高考時可為考生與招生學校拉關系;列舉所謂的“中榜考生”輝煌成績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應屆畢業生本科就讀期間,就曾在培訓班代過課,月收入為1000元。他告訴記者,受就業壓力的影響,不少同學畢業之后現有的工作也是繼續在輔導班代課。
藝考大軍蔚為壯觀,考生們冒雪參加“藝考”報名。
記者采訪中得知,有些藝術招生培訓班還利用各種關系拉攏高中的班主任、美術老師和校領導,通過給高額回扣的辦法招攬生源。在利益驅動下,有些教師宣揚“藝考”如何容易,變相動員學生去培訓班學習。
“藝考”合格證絕非“升學王牌”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學生甚至不惜放棄高二、高三的寶貴學習時間,花費大量金錢,異地報名參加藝術培訓。而他們作出如此選擇,就是沖著一張“藝考”合格證。
“藝考”合格證究竟為何物?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高考文化課考試結束后,“藝考”合格證是藝術類考生填報志愿的資格條件之一。合格證的發放權掌握在招生學校手中,考生須經過一定程序的專業考試,成績合格后由學校寄達考生本人。
換言之,社會上的任何培訓機構并不掌握合格證的發放權。但是,很多學生和家長對此規定并不清楚。令他們心動的,是有些培訓班聲稱“有門路”拿到合格證。有些“門路”人士甚至“明碼標價”,3萬元保證考生拿到合格證。
藝考競爭不亞于公務員考試
高價換取的合格證到底分量如何?2007年9月教育部教學廳下達文件明文規定:“合格證書發放量不應超過本校招生計劃的四倍”。然而,一位行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些招生學校超數量發放合格證相當普遍。據介紹,2008年遼寧師范大學在山西發放的合格證數量達到1000個,實際上國家規定其招生人數僅為幾十人。很多學生以為拿到合格證就是吃了“定心丸”,事實上排在幾十名之后的“合格”考生被錄取的希望非常渺茫。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招生學校這樣做的目的首先在于吸引更多生源,從報名費中獲得高額收入;其次是想要吸引優秀生第一志愿報考本校。與之相反,包括中國美院在內的很多高等藝術類院校非常規范,不需要在這方面“做文章”。
藝考競爭不亞于公務員考試,圖為考生正在考試。資料圖片
記者從山西省教育廳了解到,在“藝考”合格證的發放管理方面,有關部門對不規范行為的查處,需要依據受害學生的投訴,而學生一來不清楚“底細”,二則沒有這種意識。
教育主管部門有關受訪人士表示,以上種種不規范辦學現象產生的根源,還在于有關監管法律法規的缺失。此外,執法力量有限、執法力度不夠,也是造成查處不力的因素之一。“數量太多,地址分散,說關就關,執法人員一走就開。”以培訓班為例,正規辦學機構須具備相關辦學條件后提出申請,經教育部門審核,由教育、民政等部門聯合發證后才可辦學。而近年來的非法辦學案例顯示,社會上的各種藝術招生培訓班多屬非法辦學。在被查處后,辦學方多采用更改培訓班名稱、更換辦學地點等方式“另起爐灶”。為此,教育部門提示,考生和家長不可視“藝考”為高考“籌碼”,選擇要十分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