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34位女大學生,在老師帶領(lǐng)下,集體進京當保姆,就為了每月能保證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報載,這些大學生候車時的臉上,還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工作不該有貴賤之分,當保姆也不丟人;但就當一個保姆,值得寒窗苦讀十幾載嗎?保姆的身份是高起來了,大學文憑則無疑掉了價。
但是,話又說回來,當大學門檻低了下去,低得出人意外,低得大學文憑不得不掉價,似乎又該另當別論。福州有個高中生,參加四門總分為450分的成人高考,但只考了140分,居然被福州某高校錄取了。據(jù)福建省高招辦公布的錄取控制線,成人高校最低的一個門類,錄取線僅為72分,也就是說,每科考16分就夠了(12月26日《中國青年報》)。
要知道,現(xiàn)在盛行標準化試題,ABCD,勾勾叉叉……即使茫然無知,考得25分,實際等于零分。那么,每科16分就能錄取,實際上等于一竅不通的人也能上大學。這樣的大學生,還能有什么價?
我們的高校,向來實行“嚴進寬出”,進了大學,總能拿走文憑。現(xiàn)在,這“寬出”似乎沒變,“嚴進”卻已今非昔比。擴招后的普通高校,“嚴”不如前,已自不待說;擴招完了,成人高校招生都降至每科16分了,更是無“嚴”可言。如果真的能“普及高等教育”,“寬進”沒什么不好,想讀的都來吧。那么,高等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很有可能就是“提高質(zhì)量”,難怪它已成為五中全會關(guān)于教育所提出的“三大任務(wù)”之一,足見問題的嚴重。再說,文憑畢竟是代表學識水平的,如果“寬進”以后再“寬出”,有些持有大學文憑的畢業(yè)生,也許只能當保姆……
大學文憑還是要有一點尊嚴的。現(xiàn)在的大學:
一, 要適應(yīng)加強職業(yè)教育的要求,進行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用非所學,總不應(yīng)成為常態(tài);
二, 要控制合適的招生規(guī)模,要是教授總不上本科講臺,一個碩導(dǎo)、博導(dǎo)總帶幾十個研究生,難免“蘿卜快了不洗泥”,弄出一批注了水的學士、碩士、博士;
三, 要嚴把文憑發(fā)放關(guān),可以“寬進”,但必須“嚴出”。
-- 為了不讓“文憑越來越不值錢”,要給大學文憑留點尊嚴 --
轉(zhuǎn)載網(wǎng)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