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31 10:24:00 來源:重慶晚報
不僅要減輕學生書包重量,還需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資料圖片)
日前,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在審議該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草案)時,擬將初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一個半小時以內,高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此舉贏得一片掌聲。
其實,我市早在2006年就已經作出類似規定,對中小學生的作業量進行嚴格控制。當時市教委發文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余各年級的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中學生控制在1.5小時以內,以此來為中小學生減負。
三年過去了,記者昨日走訪了我市部分中小學生,發現他們的作業量卻并沒有因為“限時令”而真正減下來。
學校不放棄題海戰術
11歲的蔣虹家住渝北區花園新村,在附近一所小學上三年級,每晚的家庭作業總要做到9點半以后。
昨天,蔣虹翻出上個月某天的家庭作業告訴記者,當天要做的作業有:一本語文同步練習冊上的兩頁題,兩本數學同步練習冊要各做兩頁半的題,生字和拼音各抄寫5頁,另外還有20分鐘的英語背誦。
蔣虹說,每天差不多都有這么多作業,要全部做完,至少得花兩三個小時。
而中學生的作業量更大。在大渡口區某中學上初中二年級的劉敏說,她將中午和下午的休息時間大都花在了作業上,有時下了晚自習回家還得趕作業。
沙坪壩區某重點中學的李老師說,現在學校內部仍然在每次考試之后按分數高低對學生、班級進行排名,并作為考核老師的主要標準。“為了考好成績,每位任課老師都布置大量練習。”
種種減負令難以執行
學校控制作業量,很多家長還不答應,他們常常在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還要給孩子“加餐”。
“我們也知道孩子很苦很累,也很心疼,可有什么辦法呢?”初二學生家長邵先生很為難,“平時不多做點作業,考試就難考高分,就拿不到重點中學的入場券,今后考名牌大學、找份好工作的希望就小了很多。現在社會競爭激烈,讓孩子吃點苦,不就是為了有個好前程嗎?”
在考試分數決定一切的背景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仍然都將孩子的前途押寶在學習成績上,我市出臺的許多減負令在實施中往往都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完全成為一紙空文。
例如市教委要求學校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小學除語文、數學可由學校組織一次期末考試之外,所有學科的平時考試和半期考試全部取消。但很多小學校每學期仍然舉行半期考試,只是半期考試的名字被“調研考試”、“質量評估”等所代替。
市教委規定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初中不超過7小時,高中不超過8小時,但是初中和高中的畢業年級,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
競爭壓力讓減負成了空文
“一份作業最適當的是一個小時做完還是兩個小時做完,這很難界定和監督。”市教科院小教研究所所長李光樹研究員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單純用時間來限制作業量是治標不治本的。
李光樹說,首先“限時令”的可操作性不強,因為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是個模糊概念,不同的學生完成同樣作業所花的時間就不同。
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社會要承擔更多一些責任。因為這種負擔歸根結底是社會競爭壓力造成的,是高考的升學壓力層層轉嫁下來的,這種現實的壓力是任何學生和家長都無法回避的。
此外,學校之間的競爭也是造成學生負擔難以減輕的原因之一。李光樹說,這是因為學生考試分數高低是社會對學校評價的唯一標準,學校不得不將升學率放在辦學的第一位。
李光樹表示,用行政命令讓學校將作業量控制下來會收到一時的效果,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它還需要整個教育體系、價值取向的相應變化,當前看來中小學生“減負”將是任重而道遠。
來源:重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