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05日 04:32深圳商報
學界出現了兩個版本的“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學術會議”論文集。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及其學生謝鳴的一篇抄襲論文收錄在第一版論文集中,而該論文是智利科學家論文的刪節版。被查出抄襲后,會議又推出“正式版”,刪除了該文。據稱,這篇以周祖德為第一作者、學生謝鳴為第二作者的抄襲論文,曾由本校另外兩位教授把關。(8月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 漫畫:張兮兮 □葉祝頤 學術論文抄到地球另一端智利科學家的頭上,而且連標題都不修改,這位博士抄手也真夠雷人的。論文本已結集出版,發現論文抄襲后,學術會議組織方又煞費苦心推出論文集“正式版”,幫助周祖德校長掩蓋抄襲論文。如果不是近期多起高校領導剽竊案曝光,輿論窮追不舍,校長抄襲門恐怕早已悄悄關上。學術管理機構對校長抄襲門如此“躲貓貓”顯然難以服眾。 筆者注意到,周祖德校長涉嫌抄襲的論文屬于師徒二人共同署名。這與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幫助學生楊倫發表文章的情形相似。遼寧大學表示,抄襲系楊倫一人所為,副校長陸杰榮署名僅為幫助學生論文發表,非直接責任人。兩校分別把院士與副校長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如果公眾輿論逼著本不愿回應質疑的周祖德校長表態的話,周校長是否也會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自我“金蟬脫殼”呢? 其實,不管署名第幾作者,署名就意味著文責自負,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值得追問的是,校長在學生論文上署名第一作者,這不是強占學生的勞動成果嗎?論文是否能夠出版,本應依據論文學術價值確定。論文為何署名校長才能出版?論文抄襲者無疑應該文責自負,學術成為權力婢女的問題也值得關注。更加離譜的是,署名周祖德校長的抄襲論文,竟由武漢理工大學另外兩位教授把關。校長大人對論文不履行指導、審查義務,就堂而皇之帶到學術大會上交流、出版,實在有辱學者身份。而且,該事件再次戳到了高校學術腐敗的痛處。 除了院士、大學校長身陷剽竊門以外,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學術造假、學錢交易的事情屢見不鮮。除了明目張膽學術腐敗以外,一些教授拿著納稅人提供的工資,忙于走穴創收,不亦樂乎,甚至熱衷為利益集團代言,導致搞科研、進課堂的精力被大大擠占。高校領導各種社會事務更多,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學校長剽竊門一再被打開,或許并不奇怪。 而且,高校官場化、學術權力化傾向比較突出。某些高校領導本身學術不端,丑聞迭出,查處學術腐敗事件,一來底氣不足,二來擔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打擊學術腐敗尚停留在剪矢醫傷的階段。高校的學術問責之刀根本削不了內部人抄襲的把。何況對于周祖德這樣身居高位的一校之長,除了掩蓋抄襲記錄外,如何自查自糾呢? 面對越來越多的高校領導涉嫌抄襲,教育部不應保持沉默,盡快介入調查,查清事實真相,啟動問責程序,守住學術道德底線,留住大學精神。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