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13日 08:00:32 來源:新華網湖北頻道
600分,本是許多高考考生羨慕的對象。然而,今年湖北省600分以上高分考生,有16人主動放棄錄取,5人已明確表示要復讀。有人就是非北大、清華不讀。十年寒窗苦讀,拼力搏殺獲得高分,卻難達心中所系名校。是屈就讀一所其他學校?還是擦干眼淚,重頭再來一次高考沖擊?
復讀,還是上大學?這是個問題。如此折磨、煎熬,讓人情何以堪?可是,是否真的只有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才是求學成才的圣殿?高分復讀一年,是否真能搏個無怨無悔?
資料圖片 拒讀非理想高校而落榜 “老師,我考了613分,有些想復讀。”日前,十堰市一中理科考生小王的咨詢電話,讓接聽“關愛落榜生”熱線的華師一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周文濤頗感意外。 小王說:“老師,我今年第一志愿報考中央財經大學掉檔了,被第二志愿西南政法大學新聞系錄取了,但我對學校和專業都不是很滿意,您覺得在復讀和上大學兩者之間,分別有何利弊?” 她表示,自己想學一個偏工科的專業,今年的第一志愿掉檔是一個意外,相信憑自己實力,再奮斗一年,一定可考上更理想的大學。不過,她又懷疑自己懷有的是不是一種盲目的自信。 高考理科成績613分,因未錄到自己向往的名校,新洲區一考生陳同學也選擇復讀。他還比較向往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但因不能調劑到這個滿意的專業,他便放棄調劑錄取了。 與小陳一樣,漢川考生小楊考了600多分,卻放棄了填報志愿和省招辦的調劑錄取,因為他“非清華北大不上。” “小楊有深深的‘清華北大情結’,現在還因沒考上這兩所名校而懊惱,精神壓力較大。”武漢睿升學校招辦主任聶紅芳介紹,目前小楊已聯系到該校復讀,希望通過拼搏一年,考進這兩所學校。
復讀,是明智選擇還是盲目跟風,每個同學和家長真該好好思量。 張向陽 攝
山東菏澤一647分文科生也選擇了復讀,647分在山東盡管不能被清華北大錄取,但是進入山大還是有很大的把握。而重慶今年也有上千名上了一本線的考生掉檔,更有10名高分考生非清華北大不讀,棄錄選擇復讀。
這種高分落榜現象,在各省市每年都會出現。因為無法考到自己理想的學校,理想的專業,這些考生或者主動,或者被動地選擇了復讀,走上了一條充滿了煎熬與痛苦的道路。而路的前方通往何處,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于這些“執迷不悟”的考生,有人贊、有人諷,有人勸。不少網友發帖表示:“永遠追求完美,人生必定失敗。”“清華、北大好嗎?一個諾貝爾獎都沒有,復讀有意思嗎?”
為何選擇高分復讀這條艱辛的未知路?
隨著高校招生政策的不斷完善,各省市也紛紛出臺了高分保護政策,可是為什么依然還有如此多的高分考生選擇了復讀?
“復讀是圓夢的最好方法,我可不愿意做個平常人。”一位高分復讀生在網上發帖這樣說道。 記者從一些復讀學校了解到,高分考生選擇復讀,多是因為“苛求完美”。
武漢睿升學校招辦主任聶紅芳表示,這些學生主要分為三類情況:非清華、北大兩所學校不上;非重點高校的理想專業不讀;覺得自己還有提升空間,希望通過一年的復讀能考個更好的學校。
“這是中學擇校熱的延伸。”一位高校主管招生的負責人表示,國內名校很多,培養人才各有側重,高分考生非清華北大不讀,只能證明他們在中學階段就受到了擇校的影響,具有嚴重的“名校情結”。
同時,現在高校持續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企業招聘存在“名校情結”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單位指明只招聘重點大學畢業生,有的名企公開表示只招聘名牌大學畢業生等等。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無論是在就業單位的性質、層次,還是今后的發展、深造方面都優于一般大學。這就逼著有實力的學生非名校不上,從而導致了這部分考生非名牌大學不報、非熱門專業不讀,結果卻紛紛落榜。
“現在就業壓力大,上個一般大學今后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有家長稱,普通大學讀了也白讀,倒不如讓孩子現在辛苦一年,今后輕松一點。
“名校里不但有名師,而且出國的機會也多,有實力為什么不考北大清華呢?”這話代表了不少高分復讀生的心理。學生尚未畢業,就有企業慕名前來簽約招人。這豈是別的為學生畢業找工作發愁的高校所能比擬的?國外高校招博士生也會對北大清華學生高看一眼,學生留學的機會自然比別的高校多。有此種種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才是北大清華等名校對復讀生有超強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此外,部分中學也把考入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學生人數視為提高學校聲譽的重要手段,所以鼓動優秀生們冒險沖擊名校,結果“制造”出不少高分復讀生。
有專家認為,按現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填報志愿和錄取機制,600分以上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落空,就只能去就讀一所錄取分數比600分低很多的高校,結果被迫選擇復讀。
復不復讀,高分考生尤需謹慎
資料圖片
“高分復讀,風險太大了”,有關教育專家指出,上線或者高分復讀未必就好,從10分提高10分到20分容易,而從95分提高0.5分到95.5分卻非常難。另外,高分考生由于受外界影響大,很容易考試發揮失常。”
華師一附中特級教師、資深班主任周文濤認為,復讀的機會與風險并存。復讀一年后,高考競爭程度可能仍較激烈,而且復讀生的心理壓力大、期望值高,若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難保證不會出現失誤。
河北考生小黃,2006年第一次高考606分,沖擊華南理工大學未果,毅然復讀,未料第二年只考了575分,雖然過了重點線,但依然掉榜,無奈之下來到了武漢的一所獨立學院。目前,他正在全力準備港校研究生考試。
近期一直關注高分復讀的華中師范大學江少川教授認為,“對于那些有實力的的確很優秀的考生,如果因為發揮市場沒能考到理想的高校而選擇了復讀,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發揮,考出了一個不錯的分數,甚至可以上重點院校,卻選擇復讀,就未必合適了,復讀一年之后分數未必提高;另有一部分沒能上重點線或者沒過線,但是還有潛力可挖,選擇復讀也是可以的。”他說,不一定非要上北大清華不可,在一般大學同樣可以成才。
武漢一知名復讀學校校長表示,高分考生若確有發展潛力和強烈復讀愿望,心態平和,家長和老師應予支持。反之,若復讀是家長一廂情愿,則應慎重考慮,以免孩子難以承受復讀壓力,適得其反。
“一些高分落榜生非清華北大不讀的想法有些狹隘,未來的個人發展還是要靠自己,不能太在乎名校光環。”華中科大大二學生小郝,當年在一所省名牌高中讀書的他曾被寄予沖擊“高考狀元”的厚望。
高考過程中,小郝卻發揮失常,考了616分。清華夢碎,父親希望他復讀來年再戰,他拒絕了:“面對如此尷尬,再去復讀,無疑心理又會蒙上一層陰影。”沉靜之后 ,小郝來到了華中科大就讀。
進校后,學校在新生中選拔一批優秀學生組建提高班,集中優勢資源教學。小郝順利考入提高班,兩年來綜合成績名列前茅。目前,小郝已經考過了英語六級,也參加了GRE考試。對于未來,他說可能選擇出國深造,也可能有機會保研。
“不要怨天尤人,生活是自己的,是金子到哪里都可以發光。”面對在高考錄取中受挫的高分族,這是小郝最想與他們分享的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