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2009-08-21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09-08-21 08:03:20

    ●陳之華

    芬蘭教育為什么敢稱全球第一?它是全球最均衡、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芬蘭中學生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評價為整體表現全球第一。芬蘭的高等教育幾乎被每一屆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最佳教育已經超越NOKIA,成為芬蘭最炙手可熱的品牌。芬蘭是全球課時最少,課后復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世界各國教育機構競相來到芬蘭,為的就是汲取“教育第一”的經驗。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最好的人生。

    ——芬蘭前總理 阿赫

    人生是場馬拉松,還是一場只在乎贏在起跑點的百米沖刺?芬蘭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讓一個孩子落后,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最適當的位置,擁有完整豐富的人生,而且它做到了。芬蘭教育帶給我們的,將是發自內心的震撼、感動與認同。

    一個缺乏自然資源、人口稀少、強鄰環伺的小國,就因為有很深的自知之明,也知道唯一能建構起國家未來的,只有人力資源。而良好的教育,就是把人力資源轉換成人才的唯一竅門。

    “平等、品質、公平”是芬蘭教育中不斷強調的。人人都應賦予相同的機會,但從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上。因為那只是跑百米的沖刺,而不是真實人生的馬拉松;況且,誰要是在馬拉松的起跑點上就爭先要贏,那通常是最后的輸家。

    當我在芬蘭各地進行訪談時,發現芬蘭社會一再強調的是“人”的基本平等價值觀,只要是人,都有尊嚴以及受到國家資源照顧關注之權利。雖然聽起來都是極為理想的思維,但這個國家,就和其他的北歐各國一樣,總是努力朝此正面的“人本”方向長期持續發展。

    我們一般所謂的“后進生”在芬蘭,沒有人會放棄他們。不但教育體系不放棄,也期望學生不要自我放棄。只要學校和學生共同找出一種激勵學習動力的生路,或許學習過程比一般學生漫長、曲折,但生命終究會自己尋覓到出口,只要給予它適當的機會和平等對待的誠意。

    從2000年開始,普受國際社會重視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針對全球40余中學生,進行每隔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

    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個國家、40萬左右的15歲中學生參與測試。自2000年起,陸續公布的三次評量報告,讓芬蘭這個看似不起眼僅有530萬人口的“小國”,躍升國際媒體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點,原因就在于芬蘭學生的整體表現太出色了。

    芬蘭學生們不只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項目上的評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和大家習以為常認定數理能力比較強的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可貴的是,OECD評量計劃的57個參與國的學生中,沒有通過PISA測驗的平均比例超過20%,但芬蘭學生受測的失敗率卻不到5%。這種均衡的教學成果,不僅讓學生得以在“人文”和“數理”兩大范疇之間正常游走學習,還顯示出城鄉與貧富之間的教育資源與平等受教的差異,相當之小。

    大家開始平心靜氣地思索,15歲的中學生要能達到良好的測試與評量成績,需要從幾歲開始“打基礎”?若沒有持續不斷的良好教育,與老師長期、良性的啟蒙與培養,怎么可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呢?

    2008年2月底,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寫了一篇《什么原因使芬蘭的孩子如此聰明?》,在報道中對于芬蘭中學生的評比十分贊揚,讓一向對教育非常自負的美國媒體和教育學者們,也都想試著尋找出芬蘭教育如此均衡的原因。

    這些年,我也從芬蘭孩子們的身上聽到、看到,也了解到他們喜歡看的許許多多美國電影、電視影集,喜歡聽的流行歌曲,以及在他們中間風靡的流行服飾、電玩、網絡、email等等,都青春十足且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

    然而,世界各國教育體系和師生群體所擁有的多種焦慮、競逐,在芬蘭卻都歸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維,以行之自然、不急不徐、不爭不搶的基本理念貫穿整個基礎教育。在芬蘭教育中,學校與學校,不會去做無謂的“競賽”、“排名”,學生與學生,老師與老師,更不會做原本起跑點就不公平的較勁;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里去自我改進,提供日后成長的基礎與學習能力進步的空間,從來就不是要去挫折學生與老師的士氣,和成為譏評他人落后、不長進的工具。

    在報道中,引述了一句OECD派駐巴黎官員史來瑟先生的話:“多數國家的教育,就像是汽車工廠;但是在芬蘭,老師卻像是真正在開拓的創業家。”

    內容簡介

    本書囊括芬蘭教育成功的精髓,以作者親身的貼近觀察與走訪,去敘述、探討芬蘭教育的完整樣貌,將芬蘭這個風靡全世界的新品牌“教育”以更細微的呈現。芬蘭教育以“平等”和“珍視每個孩子”為最大特點,從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理念與方法,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公民,這樣才能形成世代良善的文化循環,最終成就國與民的共同繁盛。

    作者簡介

    陳之華,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目前旅居芬蘭,個人博客《北國風情》,述說芬蘭、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設計、藝術、建筑、音樂、教育、旅游等感受與體驗,獲2007年全球華文博客大獎“生命記錄”首獎。她的兩個女兒在芬蘭受教數載,本書是她對芬蘭教育全面了解后的縱深解讀。

    芬蘭教育特點

    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

    先啟動孩子們學習上的興趣,以及對整個學科“森林”的了解,效果遠勝于對著一棵棵“樹”的細部知識與標準動作反復演練,一磨再磨!

    人生是場馬拉松

    人生真的不是一場需要贏在起跑點的百米沖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學習,不是為了奪冠軍,爭第一,而是為了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不做起點不公平的較勁

    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里去改進,考試的目的,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和懲罰,而是要讓孩子和老師共同了解對于學科的認識到了哪里,最終求得大家共同進步。

    老師一樣好,不用評比

    “平等、品質、公正”是芬蘭教育不斷強調的,芬蘭的教師得到教育制度的最大信任,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善待學生,對學生有益處,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或自己的教學成果拿第一。

    不強調“精英”

    教育體系不帶頭、不鼓動、不排名,希望落實相對的“平等”,以此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畢竟,天才與精英是真正的少數。

    為孩子量身定做的教育

    為社會小眾與弱勢群體挹注更多的教育資源:智力不足、身體殘障、移民的孩子,都保障相對公平的受教權與求知權,將他們努力轉化成社會安定發展的中堅力量一部分。

    用家庭教育贏過全世界

    芬蘭父母從小就教孩子們讀書,但卻不把學業當成唯一,在與學校的溝通中,也不只在意孩子們的成績。芬蘭的家庭教育,是打造世界第一競爭力的基石。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